“石良、石連兄弟二人去了山南道襄州的襄陽縣,襄陽縣距離長安城并不遠。”
“從陸路到漢中,再乘船過去,也就是幾天的時間。”
“在下有幸隨燕王視察水稻種植之事,在襄陽縣外遇到了石家村的兄弟二人。”
“當時,他們種植的南洋水稻已經有六十多畝。”
那么可能有人要問了,朝廷不是一人百畝永業田嗎?怎么只有六十畝地?”
“朝廷向來言出必行,絕不會欺瞞百姓。”
“原來,這位石良兄弟,就是因為人手不足,才先種了六十畝地,就算是六十畝地,到了夏收季節,也有一萬多斤的產量了。”
“石良兄弟直接把自己家的水稻賣了大半,又雇了個傭人幫著犁地,一次就種下了110多畝地……”
石明念得很慢,足足念了十五分鐘,才將《樹挪死,人挪活》這篇文章念完。
“所以,我說的是真的吧?石良,石連,這下發達了,我早就說過,移民是個好機會,但很多人都不聽。要不是家里只有我一個男丁,三代單傳,我也跟著去了。一百畝良田,抵得上三十年的苦役了。”
石養看著所有人都在為兒子朗讀報紙而歡呼,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雖然他對石良兄弟有些羨慕,但更多的是高興。
“不是吧?石良給我們送來了信,并沒有說買了奴隸。”
石富又是興奮,又是難以置信。
自己這個連老婆都找不到的弟弟,竟然有奴隸了?
這一幕,想想都刺激。
“《大唐日報》是由永平公主老師欽點,由燕王殿下親自操辦,還能有假?上面寫了石良石連買奴隸,就一定買了,再說了,你沒聽說嗎,這一次夏收的糧食有一萬多斤,這些錢,足夠買兩個老婆了。說不定現在每天晚上都能抱著美人睡覺。”
石養在石家村中,也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之輩,見此良機,自然要表現一番。
而且,石良兄弟二人的移民,也是他出了力的。
“喂,石養,一會你就不用回去了,石明今天正好回來,我宰了一只閹雞,咱們好好喝上一頓。”
到了這個時候,石富心里已經有數了。
看來,這兩個弟弟,真的是發達了。
看來,自己的祖墳,是要冒煙了。
……
大明宮。
長孫皇后從婢女手中接過那份《大唐日報》,習慣性的看向了報紙的右下角。
咦?
長孫皇后覺得自己拿錯了。
翻到另一頁。
是《大唐日報》啊。
可是今天這是什么情況?
《紅樓夢》呢?
為什么寫南洋水稻?
說好的一次更一章呢?
“姐姐,你有沒有看《大唐日報》?”
韋貴妃趁著長孫皇后愣神的功夫,已經到了含涼殿內。
“我也是剛拿到的,怎么了?”
長孫皇后不愧是一宮之主,方才明明還一臉茫然,現在卻一點異樣都沒有了。
“燕王殿下在《大唐日報》上連載的《紅樓夢》,原本應該是一次一章的,不過今天報紙上沒有,我想知道這本書是不是不寫了,或者是出了什么事,所以才來問你的。”
韋貴妃雖然有些著急,但說起話來卻很是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