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萬畝甘蔗,在農忙的時候,至少需要上千人來幫忙。
現在各大家族的勛貴,已經種下了二三十萬畝甘蔗,需要的人也越來越多。
廣州的閑漢可不多。
最近幾年,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生意也越來越好。
廣州又開了幾個新的作坊,把多余的勞動力都給占了。
“這一點,段兄不用擔心,廣州城雖然人口不多,但在西邊還有不少僚人,我已經和馮家商量過了,讓他們在廣州幫忙種甘蔗。”
很顯然,許昂是早有準備的,要不然,燕王府的十萬畝甘蔗,又該由誰來種?
買昆侖奴也不合適。
先不說價格昂貴,還是限量供應。
還不如讓那些僚人來種。
“這個主意不錯,據說僚人的生活本來就很貧困,連吃飯都成問題,偏偏這幫人還喜歡時不時的搗亂,如果能把他們招進甘蔗園里種甘蔗,那就一舉兩得了。可是,他們真的會對我們言聽計從?”
房鎮這樣一問,段綱的心又提了起來。
“是啊,我們來廣州也有一年了,這嶺南道的人,可不是那么好對付的。現在馮家的冼夫人去世了,那些僚人未必會聽我們的。”
段綱所說的“冼夫人”,就是馮盎的奶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女中豪杰。
冼夫人是嶺南人,是南梁、陳、隋三朝兩廣一帶俚族首領,更有征服崖州的赫赫戰功,在嶺南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馮家能在嶺南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和冼夫人脫不了干系。
“到時候我們只需要以極低的價格買下馮家提供給我們的人就行了,有馮家在,他們也不會太難管理的。”
飯桌上,許昂并不想說太多血腥的事情。
如果這些人不愿意主動種甘蔗,那他們還能做什么?
那就用強吧!
……
馮氏祖宅之中。
馮盎的兒子馮飛擔憂道:“父親,長安城里的貴人們都在廣州種甘蔗,咱們家是不是也種點甘蔗?”
這一天,是馮家每個月都會召開一次的家族會議,所有重要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坐在正中的是馮盎,他是嶺南道的實權人物。
可以說,馮家的后人,遍布嶺南道的各大州縣。
“甘蔗在嶺南并不稀奇,早就種出來了,怎么今年才變得這么火熱?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將甘蔗轉化為糖霜的技術。”
“我們馮家在嶺南的地位本來就不高,若是再和長安城的權貴們爭鋒,只怕會惹來殺身之禍。”
馮盎當然比馮飛更有遠見。
如果種植甘蔗的都是些普通人,那馮家早就動手了。
可是,番禺縣中那些大肆收購良田的人,卻沒有一個是好得罪的。
不是王爺,就是國公,馮家雖然在嶺南是土皇帝,但是得罪了這幾個人,也沒好日子過。
他們馮家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和朝廷抗衡的地步。
“父親,據說種植甘蔗,一畝地的收入相當于十畝稻田,賣給他們這么多土地,我們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