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燕王府下屬各大作坊已經雇傭了五萬多名工匠,長安,登州,定襄等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工匠富了起來。”
“不過,這口大鐘的價格肯定不低,他請了這么多人,萬一賣不出去怎么辦呢?”
“雖然朕不知道想兒要把那口鐘賣給誰,不過,你也太小看大唐的有錢人了。”
“這些年來,大唐各地的權貴們,不管是海上的貿易,還是各種作坊的建設,都賺了不少。”
“不管價格有多高,都不會缺人買的。畢竟,這玩意不僅實用,而且還代表著身份。”
李世民顯然對大鐘的未來寄予厚望。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不是這座大鐘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制造起來也太麻煩了,他甚至還打算在皇宮里的每一座宮殿里都安裝一座。
“陛下,我聽說燕王府的王富貴已經放出風聲,要在珍寶閣里拍賣一座大鐘。而且,這些日子,燕王殿下還經常往鐘表作坊和鐘表研究所跑,想來用不了多久,便會有新的消息傳出。”
一旁的張阿難適時插話道。
“鐘表研究所?”
李世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組織的時候,感覺到了一絲異樣。
“不錯,這鐘表研究所是觀獅山書院格物學院下新成立的研究所,據說燕王和許敬宗對此很是重視,經常會有很多學生去那里研究,而這個研究所的負責人,就是發明了大鐘的朗晴。”
大鐘鬧出了那么大的動靜,張阿難自然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
還好,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朗晴,那個發明了這大鐘的學生?直接讓一名學生成為鐘表學院的院長?!”
李世民不禁對朗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大唐,想要一步登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阿難:“他們支持得還真不少。據說,那家鐘表作坊的利潤,已經有百分之五給了朗晴,燕王府光是買來的各種設備,就價值兩千貫。”
“這都是小事,真要算的話,也不算什么。不過,賣鐘也能賺一大筆錢。若是朕估計沒錯,這作坊一年的利潤,少說也有萬貫之多。這等于說,那郎清一年可以領到超過五百貫的分紅,而且還是年年都有。”
這些年來,李世民的國庫和私庫都十分闊綽。
雖然這些錢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但他能感覺到李想對朗晴的看重。
這是在千金買馬骨啊。
……
“王爺,這些東西都是用鋼鐵制成的,處理起來非常的緩慢,而且零件的報廢率也非常的高,這就使得每一座大鐘的造價都非常的昂貴,是不是可以用一些硬木或者是黃銅來做,這樣建造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鐘表工坊內,朗晴正在向李想匯報最新的消息。
這些天來,朗晴幾乎沒有休息過,他每天都泡在鐘表作坊和鐘表研究所里面,只為了能夠完成李想提出的一個月生產一千臺的目標。
按照這個速度,一年都不一定能生產出一千臺,更別說一個月一千臺了。
限制大鐘生產速度的,就是各部件的加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