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城墻上有大夏祖皇在千年前令陣師所鑄的護城大陣,需要鎮北軍手中的令箭才能開啟。
內不能外出,外也很難輕易攻入。
本來這支護送令箭的小隊要先行一步至此等待他們,但因為戰事來的過于突然,便打亂了軍中的節奏,牽制了他們的腳步。
所在一盞茶的時間前,軍中傳訊剛至,說護送令箭的軍隊正在路上。
此時,那些仙宗天驕也紛紛從城墻落地,面色顯得有些嚴峻。
蠻族的戰士,很強,很壯,很硬。
這是他們方才在城頭觀戰時,對蠻族所產生的第一印象,和季憂的判斷一般無二。
這個種族是由無數異人族所組成的,相互通婚生育,后來就漸漸演變成了同一個種族。
而異人族的每個族群一開始都擁有獨特的天賦,在這千百年間也在相互融合,強大至此,已不容忽視。
事實上,人族是有機會將蠻族殲滅的,甚至有許多次。
尤其是大夏建國之后,那些仙宗世家已經通過吃萬民供奉而無比壯大,能移山填海的仙人也是比比皆是。
他們那時若未選擇枯坐深山追求仙道,而是一擁而上,蠻族也許早就不存在了。
但他們沒有。
在目前的史料籍冊之中,并沒有寫明人族為何沒做的原因,但光想也是能想到的。
要么就是諸國混戰之后人族也希望休養生息,要么就是他們覺得當時怯懦畏戰的蠻族根本不足為懼。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族知道天道將氣運加持在了自己的身上。
就像民間常常流傳的那樣,什么蠻族舉全族之力攻向寒鐵關,卻忽遭暴雪,險些全軍覆沒,彰顯出人族乃是天選之主。
在這種天選氛圍之下,人族也是好起來了。
但所換來的,則是仙宗之爭,世家之爭,大夏淪為修仙者統御萬民的工具,暗中對抗不止,人心逐漸渙散。
到了如今,各路仙家各懷鬼胎,內部不和,外部相爭。
甚至有人覺得既然我可以修煉飛升,那族群領地與我何干。
于是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再想讓他們同仇敵愾一直對外,除非是真的要攻到山下,打到臉上。
而與之相反的,是蠻族在艱苦的環境之中需要抱團取暖,反而因團結而越來越強大,逐漸變得不容忽視。
也幸虧是北境城墻的阻隔,再加上青云仙規允許鎮北軍修仙,蠻族才至今都未曾得手過。
直到岐嶺之事發生,鄭家老祖以邪術升仙,如同昭告天下天道有異。
于是妖族也開始動了心思,便讓天平開始一點點傾斜。
“各位仙長,各位使臣,此次出關危機重重,為應對未知,我們要在關門分為三隊。”
“使團居于隊伍正中,而各位仙人分列于使團兩翼,三隊之間相聚五里以內,以川字型進入北境。”
“此行或遇到蠻族散兵,以躲避為主,勿要戀戰,保證行進速度!”
負責此次出使的是司仙監的副監,名為彭東陽,此時正在為出關的做囑托與安排。
季憂被分到了右翼,與同門蕭含雁,問道宗的姜晨楓、姜妍,靈劍山的公輸仇,顏秋白為一隊。
天書院石君昊、山海閣私生子霍鴻、以及蔣月柔、屠日、謝晨宇等人為一隊。
六大仙宗委派的六位長老中有四位應天,兩位無疆,便隨使團車隊在中線,隨機應變。
分派結束之后,馬車被排成了三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