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效應”
——“傻子共振理論”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一群人,看著像是具備自理能力,所以沒被人發現是智障,但其實認知水平極低,根本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大部分時候一旦有人發起節奏,就會被帶偏,在明哲保身的角度下利己,于是重拳出擊。
“群體認同”
弱者在高壓的環境中,容易形成我們vs「他」的群體邊界。
秦殤盯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個體。
也都是利益個體。
如果秦殤要搶走他們手里的披薩,這些人身邊是沒人會幫忙制止的。
畢竟,秦殤只要搶到一片披薩就會住手。
但是站在明哲保身的角度,每個人都可能是秦殤的下一個目標。
如果有那么一個辦法能夠讓自己不成為秦殤攻擊的目標和對象,并且還能拉攏群體,去避開自己被盯上的風險,那么這時候大部分都會選擇從眾跟隨。
這個辦法就是殺死3號,魁梧壯漢,讓他手里的披薩分出來。
既不損害自身利益,也不讓自己有可能成為秦殤的目標,并且安撫了這個窮兇極惡之徒。
這種現象在職場尤為常見。
比如一個項目中,a和b都付出了同樣的努力,但老板如果直接將兩人的功勞平分,這時候兩個人中但凡有一個人對分配不滿或者對這次的提成不滿意,就會導致兩個人團結起來,同時對領導產生抵觸情緒,人性注定是永遠沒辦法滿足的!
那么在這種時候,如果明知道這兩個人都為了項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貢獻不分伯仲,一個成熟的老板更喜歡分配不均的操作。
比如給a獎金翻倍,但是給b只是單純的口頭獎勵。
這樣a跟b之間的矛盾就成型了,世間最大的惡叫做患寡而患不均,b會覺得是a搶走了自己的功勞,甚至覺得會不會是a搞了什么小九九導致自己這次沒有獎金,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僅僅只是得到了口頭嘉獎?
然后就沒時間琢磨傻逼公司傻逼領導是不是故意搞自己了,反而會覺得是不是a成了自己自己的敵人,是a害得自己沒拿獎金,更有可能會跟a產生隔閡。
公司一件事做不滿意就有可能成為員工集火攻擊的對方。
但如果讓他們彼此看不爽,狼性文化內部競爭,就能減少很多這方面的麻煩。
““烏合之眾理論””
“在群體中,多數愚者的認知能力或者行為標準成為主流,少數更具智慧或者理性的個體,可能因為與群體格格不入而被邊緣化……”
“同時,這群人其實更清楚,壯漢的行為也沒問題,畢竟大家都沒打算在這時候真的吃披薩,只是想保留自己做出選擇的權利,為了避免被我這個窮兇極惡之人盯上。”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會選擇沉默,維護自身利益。”
““沉默的螺旋效應”,此時多數人選擇排斥壯漢,也只是因為一種隱性的自保協議,其他人即便是認可壯漢的想法,但是幫其發聲就會引火上身,這是一個明哲保身的游戲,沒必要招惹非必須的敵人,所以最終,他們也會選擇沉默,支持大流的舉動。”
秦殤腦海中不斷掠過一道道思緒,當然他面上依舊不動聲色,反而是冷笑一聲;
“那你們倒是動手啊?”
為了維護群體利益中的個人利益,這些人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公敵……
嘩!
下一秒,剛剛被秦殤盯上的少女便是變戲法似的取出了一把匕首。
緊接著,一躍而起直接朝著那3號沖了過去,其他玩家也是不約而同的盯上了3號。
這種感覺很熟悉,大概就是電影里很多人會很好奇的一個常見名場面。
……反派拿著一把槍就控制了一群人。
明明這些人奮起反抗最多犧牲一兩個人就能干掉反派,可是在槍械的威脅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明哲保身,甚至在反派的要求下開始內斗,這就是“責任分散”和“死亡恐懼的優先級”。
“恐懼……可以引發‘個體理性’對‘群體力量’的瓦解!”
甚至讓他們都忘記了,比起壯漢,秦殤更好殺一點……
緊接著,那魁梧壯漢便是怒吼一聲;
“住手!”
“你們這群瘋子……”
噗嗤——
話還沒說完,剛丟飛一個沒搶到披薩的玩家,他就感覺后背一涼,劇痛襲來,壯漢瞪大雙眼慘叫一聲。
下一秒,就被三個人合力摁住,甚至居然就連8號都參與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