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生,可以說說你此刻的感受嗎?”
“顧……”
“……”
看著蜂擁而來的記者,那話筒都快要擠他嘴上了,顧行舟連忙壓了壓手:“諸位,一個個來……”
這次,是頒獎典禮開始后,他第一次用英語。
即便是方才頒獎典禮上,他說的一字一句,都是用的夏國語。
他指著一個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標志,笑道:“家里人先來吧!”
被點名的是央媽記者,看到顧行舟毫不掩飾偏向自家同胞,一句“家里人”,差點讓記者熱淚盈眶。
“顧,顧先生!能否和家里的同胞們說說,您現在是怎樣的感受?”
“這個……”
顧行舟哭笑不得,道:“如果說感受,對于祖國的那一部分,我方才在臺上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過如果要說對家里的同胞們……”
他只是沉吟了一秒,便笑道:“我謝謝各位同胞家人,謝謝你們能夠毫不猶豫的相信我,支持我!對于有些人而言,我們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可眾志成城的我們,力量又是那么的強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在此借用先輩的話,與諸位共勉,希望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記住這句話,永遠不要忘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樣的一句話,頓時讓夏國觀眾感到熱血沸騰。
他們在網絡上聲援顧行舟,嚴格來講,對于這件事情并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可他們同仇敵愾的態度,卻向世界證明了,什么是夏國人的民族榮譽感。
而顧行舟這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明,他是認可了,也接受了同胞的好意,認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緊接著,就是一個外國記者。
“顧!我們都很好奇,為什么您的作品會以我們西方文化為背景,是否在您的心里,你們東方夏國不具備培育優秀作品的土壤?”
“……”
顧行舟有些無奈。
他也不知道這些外國記者,是因為盲目的自信,還是純粹喜歡這樣尖銳的話題。
“這位記者朋友,我需要糾正你的一點是……”
“首先,三體就是借用了我夏國某個激昂而特殊的時代,你說我們夏國沒有培育優秀作品的土壤,可事實上,從古至今,夏國從來不缺乏優秀的文化!”
“我們五千年里誕生的那些典籍,甚至在你們的元首官邸中,那些都是被譽為文化寶藏一樣被收藏,翻閱!我想,我這么回答,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盡管記者很不禮貌,可顧行舟卻沒有表露出在國內的那種銳氣。
不過,那個記者顯然不死心,“那為什么《百年孤獨》會借用我們西方背景呢?”
“我的成名作品有三篇,三體就不必多說,我想一本圍城,就寫盡了時代百態,從題材上來看,為了在不同領域里不同的特色,所以只能利用西方背景寫那么一篇!”
“可我還是不明白!根據我們對你們夏國的了解,我認為還有別的題材是可以寫的!”
“比如呢?”
“比如戰爭題材!眾所周知,反戰題材是最容易獲獎的作品,你們夏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戰爭在你們夏國的歷史中幾乎成為一種常態,不知道為什么你沒有選擇!”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