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福可是寧南的首富啊,他在寧南絕對是一個響當當的大人物,他這樣的人居然還會被別人戴綠帽子?
而且還幫別人養了二十多年的兒子?
這在馮鐵麗看來,這很不可思議啊。
難道,這二十三年,張百福一點都沒有察覺?
林二也不敢肯定,畢竟他也不是那種行走的化驗機器。
他只是根據自己的推測模型進一步地進行推測罷了。
比如,他推測白嚴芳是同伙,那么就要找到白嚴芳要殺張百福的動機。
按理說,張百福在寧南有頭有臉從不虧待她,她沒有理由這么做!
殺人的動機其實無外乎就那幾種:利欲、性欲、報復、逃避或恐懼,當然還有政治動機和變態殺人。
不過后兩者,林二覺得可以直接排除了。
然后再細推之下,利欲殺人也被他排除了。
之前說了,這個時機絕對不是最好的時機,所以她不可能為了物質上的利益而去殺了張百福。
至于性欲和報復,林二也思考過,覺得以白嚴芳的個性來說,可能性不大。
所以,他鎖定在“逃避或恐懼”這個動機上。
恐懼通常會引起本能的自衛反應。
比如罪犯在被追捕的過程中殺害執法人員;又比如在戀愛婚姻關系中,為了擺脫另一方的糾纏或家暴而殺人;還有就是,犯下的罪行可能會被對方暴露、公開從而導致名譽和社會地位的喪失,也會導致因恐懼而滅口的殺人事件的發生。
林二在推理白嚴芳的犯罪動機的時候和馮鐵麗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擅長逆向思維,而馮鐵麗更注重現有線索的延伸。
在這個基礎上,林二又排除了糾纏家暴的因素,所以他推測應該是白嚴芳做了什么對不起張百福的事所以才會導致她因為害怕事情敗露所以先提前滅口殺了張百福。
那么會是什么事呢?
一開始,林二想的是錢!
比如,白嚴芳挪用公款或者是其他的。
在見過白嚴芳之后,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白嚴芳基本上已經掌控了整個集團的財務命脈,她不需要這么做。
所以在多方因素的排除之下,林二就想到了一個可能。
那就是白嚴芳可能給張百福戴綠帽子!
這也是一個男人絕對不可忍受的底線。
接著在看到了張子齊又看到了張百福的巨幅肖像的時候,這個想法就越發的強烈了。
這才有了讓馮鐵麗幫忙調查的動作。
對于馮鐵麗提出的質疑,林二并沒有解釋。
廢話,張子齊現在就在他的面前幫著他冥思苦想呢!
馮鐵麗雖然質疑是質疑,不過結合林二之前的推測,白嚴芳的動機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她也立馬就有了方向。
“我去張家現場走一趟,這些東西應該很容易搞到!”
林二看了信息之后,總算是安心了一些,現在就是等馮鐵麗那邊出結果了。
視線再次被他拉回到了張子齊的身上。
張子齊像是突然開竅了一樣,說道:
“表姐夫,我想到了!”
“就在前幾天,確實是有一件事很奇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