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繼續表演,劉德樺開始在一旁輔助劉藝菲拆卸通信面板,同時還在互相交流著。
通常這種一對一的對話中,是除了獨白以外最考驗演員演技的。
不光是臺詞的語音語調,相對應的情緒也要拿捏到位。
兩人的這一段對話,可不是毫無用處,雖然跟影片的災難主題沒什么太大的關系,但能側面的反映出兩個人物的性格,讓觀眾在觀影時潛移默化的理解這個角色的人設。
這段戲,是影片的第一段,基本上就是整部電影的背景介紹,包括劉藝菲,她一個才培訓了不到6個月的新人,為什么能執行這次的空間站維護任務。
要知道,這種太空任務可是非常嚴謹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讓一名沒有得到充分訓練的新人上去的。
所以,這里的邏輯一定要通順,否則是會被影迷們吐口水的。
劉藝菲是作為精密航天儀器的研發人員被臨時征召的。
之前孫羿改編的劇本中已經說了,華夏的天宮號空間站采用了很多的高精尖技術,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應用,雖然華夏的科研人員已經是謹慎的不能在謹慎,但在太空這個環境,誰也不能保證設備就不出一點問題。
劉藝菲所負責的就是一樣極為重要的通信設備,里面涉及到十分復雜的通信程序,航天員無法在短時間內學會它的應用維護原理,而開發這項設備的科研團隊中,就屬她的身體條件最為合適,所以,才有了劉藝菲這一次的太空之行。
而且也正因為劉藝菲是一名“菜鳥”,所以無論是位于京城的地面指揮中心還是同在太空執行任務的馬文隊長,對她都是格外的關注。
從剛剛劉藝菲弄掉了那塊螺絲,就能看出來,她其實一點也不熟悉太空作業,很像是趕鴨子上架。
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內容,兩人的對話中還有更隱晦的信息。
比如,劉德華提到了劉藝菲的家庭,而劉藝菲聽到后,手上的動作有了片刻的停頓,但稍瞬即逝,而后,也沒有選擇回答劉德樺的問題。
這就是說明,劉藝菲的家庭是有問題的。
這里就是孫羿專門埋下的伏筆。
整部影片其實都是圍繞著劉藝菲的角色人物展開的。
劉銳因為母親的病逝,從小就跟父親的關系決裂,親情的缺失,是她在精神層面上一直也沒有走出來的傷痛,所以就造成了她缺乏人生動力和直面人生的勇氣。
所以才在接下來的劇情中,面對災難山窮水盡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在努力一把爭取自救,而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在那個絕望的時刻,拯救她的人正是馬文,或者說是馬文變現出來的那種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拯救了她。
“ok,不錯,休息一下,咱們再補一條。”
孫羿從監視器中看到了兩人的表演,可以說基本上沒什么問題,但保險起見,還是再補上一條。
第一天,兩人就進入了狀態,配合的十分默契,畢竟劉藝菲對樺哥已經十分熟悉了,兩人在航天局一起訓練了一個月,早就有了隊友的感覺。
接下來的拍攝,開始逐漸加速,平均每天都能完成七八個鏡頭。要是按照這種速度拍攝下去,要不了二十天,整部電影的真人拍攝部分,就可以宣告殺青了。
但天有不測風云,或者說孫羿忘記了一件大事就要在2011年的4月份發生。
4月初,孫羿正在攝影棚緊鑼密鼓地處理著電影的尾聲工作,突然被一個電話叫到了國家航天局。
“修改劇本?為什么?”
孫羿第一次聽到這種要求,顯然有些急了。
電影都拍了快百分之十八十了,你告訴我修改劇本,這不是扯淡嘛。
劉司長也很有些不好意思,
“不知道,小孫導演,最近有沒有關注國際新聞?”
“領導,我拍電影的時候,一般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您有什么不妨直說。”
“是這樣的,小孫導演,美國最近剛剛通過了一項法案,叫做沃爾夫條款.”
我擦,怎么把這個惡心人的事給忘了呢!!!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