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么沒有車企模仿蘇白的原因。
這也是唐光亞說蘇白太年輕的原因。
造車,真不是這么簡單的啊。
大米汽車的會議室里,二十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全都把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的蘇白,等著蘇白拿主意。
而蘇白也終于意識到,他無往不利的“聽勸戰略”,反而成了自己造車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見到蘇白遲遲不表態,,一名負責人建議道。
“蘇總,我建議我們還是應該像其他車企一樣,進行受眾定位后,專注于服務某一類用戶。”
“想要同時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客觀地講,這根本不可能。”
“縱觀全球各大車企,也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夠做到。”
蘇白右手的五個手指頭在會議桌上來回敲擊著,看向在坐的所有人。
“你們都是這樣想的?砍掉大部分用戶,只服務于一部分用戶?”
這一次,沒人說話,但看得出來,大家確實是這樣想的。
很簡單的道理,開寶馬,坐奔馳。
在bba稱霸的年代,想要操控和動力,就去買寶馬。
想要舒適和內飾,就去買奔馳。
對車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用戶群體,去深耕自己的業務市場。
而不是既想要,又想要。
蘇白沒在說話,默默拿起自己的手機,打開了豆音評論區,數百條點贊量上萬的建議,他一條一條地滑過。
對于蘇白來說,這不僅僅是建議,更是粉絲民眾們對自己的認可和信任。
讓他拋棄大多數人,只去服務一部分受眾,蘇白捫心自問,他做不到。
大老爺們兒一口唾沫一個釘,既然說了要安排,那就必須安排。
選擇?
只有小孩兒才做選擇。
我全都要。
不過,蘇白想要堅持聽勸,同時也不得不考慮這樣做的成本。
同時造數十款車,顯然是不現實的,光是生產和售后成本,就無法承受。
有沒有一種辦法。
可以做到魚與熊掌,皆可兼得呢?
這悠悠眾口,到底能不能調呢?
這種專業的問題,蘇白自然想不到答案。
不過作為老板,蘇白卻十分清楚,什么叫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呢。
蘇白還就不信了,大米汽車六萬多名研發人員,還想不到辦法?
只見蘇白放下手機,看向在座的一眾部門負責人。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既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又能最大化的控制成本呢?”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面面相覷。
合著開會開了半天,蘇總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啊。
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還要控制成本?
這怎么可能嘛
而就在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的時候,坐在會議桌一側的韓樂陽,突然靈機一動,腦海中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看到所有人都沒說話,韓樂陽終于大膽地舉起了手。
“蘇總,我有一個辦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