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大多就是被前后大車包夾心餅干了,那種極端情況下,就算是車身強度再高,也只有吃席的份。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工程師們這次不再是使用常見的50公里或者64公里時速,而是罕見地使用了80公里的時速來測試。
并且測試用的垂直剛性壁障,也直接換成了一輛大卡車。
肉眼可見,大卡車的后方,胳膊粗細的防撞梁格外駭人。
這種實打實的測試,明顯是在考驗車輛撞向大卡車后方,由于高度差異,在前車身侵入卡車下方時,的a柱承受能力。
要是a柱夠強,能夠不變形,乘員艙的存活幾率顯然就大得多。
對啊,大米汽車的研發團隊,想方設法的丟零件保命,保證乘員艙不受危險。
可真正到了這種避無可避的關鍵時候,那乘員艙的機構,又能經受得住考驗嗎?
對于這一點,蘇白還是挺有信心的。
畢竟,大米汽車使用的高強度鋼,在紙面強度上肯定要比鋁合金高。
“這次應該不會有問題了。”
聽到蘇白的解釋,徐少常暗暗生起一絲不好的預感。
看你那群員工的樣子,我咋感覺又會整幺蛾子呢?
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有你這個愛搞事的老板在,我估計你那群員工,也不是啥消停的主啊。
很快,隨著現場指揮員的倒計時,在牽引機構的拖拽下,一輛大米樣車以80公里的時速,狠狠朝著大卡車后方撞去。
由于速度太快,場面太過駭人,以至于現場有不少女員工都不忍直視,紛紛扭過頭去。
嘭!
由于是實車撞實車,速度還快,這一次的碰撞聲,明顯比前幾次還大得多。
而這一次,大家也學聰明了,看問題不再看表像,而是紛紛通過現場大屏幕去查看車身狀況。
當一名徐少常的隨行領導從現場畫面上看清楚了碰撞情況時,頓時瞪大了雙眼。
“嗯?你們確定剛才是80公里的車速?”
就連另外一名大米集團的高管見狀,也扭頭和旁邊的同事低聲詢問。
“那輛卡車是真的?該不會是道具吧。”
就連徐少常都再次扭頭看向蘇白,眼神里充滿了詢問。
你們大米汽車不會是因為我今天來視察,專門給我安排了這一出好戲吧。
好歹是80公里的車速,好歹是追尾大卡車。
結果你告訴我,你們的大米汽車,除了車輛前方的零部件,被“丟零件”保命技術,橫向切割得四分五裂之外,整個乘員艙,屁事沒有?
尤其是那a柱,明明遭受了直接撞擊,還直得跟金箍棒似的。
拜托,那可是80公里,你稍微呢,稍微彎一些呢。
人家好歹也是個大卡車,你稍微尊重一點好不好。
你這整得,要是說沒有技術作假,估計都沒人信了。
就連蘇白都懵了。
自己的員工自己最了解,技術作假,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可如果不是作假的話,又如何解釋。
這車身強度,著實是高得嚇人了。
突然,蘇白想到了一個可能。
這群員工,該不會是為了安全性,把大米汽車當坦克造了吧。
想到這個可能后,蘇白瞬間人都麻了,踉踉蹌蹌的走下觀看臺,再次朝著測試區走去。
我的活爹們喲,讓你們聽勸,可沒讓你們搞極限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