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土大唐到道君山這漫長的一路,真是有勞你了,既然到了道君醫館,那我便是安全了,這一路你也看到了,越是靠近道君山便越是安全。”
“麻煩你回去也告知太保,我已經到達,讓他一切安心。”
“是,也請孫神醫您多保重!”
漢子鄭重一禮,這才架起馬車,掉頭離去。
這老者看著那遠去的馬車與漢子笑呵呵的點了點頭,轉過身去,看向醫館大門上方道君醫館那四個字,神色有些感慨。
他自幼體弱多病,讓家人十分犯愁,好在他家不遠處便有一小小的道君醫館,那醫館中有位中年的道君醫館門人坐診,常年給四鄰看病。
只是當年道君醫館名聲遠遠不如如今這響亮,要知道如今的大唐,整個太醫院的太醫,全部都讀過醫館的著作,這其中更是有三分之一在醫館中進修過,這還是皇帝為了平衡醫館門人做出的考量。
他長大后,便也心慕醫道,然而當時,那位醫館門人正要從東土出發,前往這道君山朝圣,只給他留下了幾套醫書便離開了。
他雖然因為后來種種原因未曾前往道君醫館進修,但也讀遍了從這里傳出來的典籍,算是半個道君山門人。
如今,他以八十歲的高齡才來到這里,來到了這所有醫者都心生向往的醫道圣地,如何能不感慨。
老者收斂心中種種情緒,拄著拐杖緩步朝這醫館中走去。
很快,這老者便進了大門,看著身前這不知何時出現的中年人身影。
“老人家,可是來這道君醫館交流醫術的”
老者看著眼前這中年人,卻神色肅穆恭敬,朝著眼前這人躬身一禮道:
“與方師相比,老人家一詞我并不敢當。”
“孫思邈見過道君山方護法。”
方誠看著眼前這孫思邈,同樣有些感慨的點了點頭。
他方才還在醫館中教書,便被一道突然出現在道君城的磅礴功德氣息而驚動,一前來便見到了這位。
道君曾親口所說,若是論在醫道上的天賦,他道君醫館這數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也就他方誠還有如今已經離山的卜言謹能媲美一二。
能憑借一己之力,融合諸家所長,在其他醫館紛紛以道君山的醫書為畢生研究目標的時候,這位卻已經在道君山醫書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路。
方誠在南贍部洲發現孫思邈時,這位就已經是四方有名,有德行的名醫了,而這位與道君山也是有許多因果善緣。
“孫神醫客氣了,我不過也只是癡長了些年歲,孫神醫前些年傳出的書籍,便是我看了也頗有幾分驚嘆。”
“如今道君山上,已經得了道君的口諭,孫神醫的醫書也在我道君山門人必讀之列。”
方誠對待孫思邈也極為客氣,只是單純的認同這位的德行與醫術,同為醫者的那一份惺惺相惜。
至于道君山的道君傳下口諭一事,卻并不需要瞞著這位,眼前這位可同樣也是位修了道家養生功夫的道士。
這八十年來,以這位的閱歷本事,自然是知曉這天地的神仙都是真實存在的,也見過不少,這才能第一眼便認出方誠。
“孫神醫,既然來了,還請在我醫館中不吝賜教一番。”
孫思邈看著一臉真誠的方誠,心中也有些雀躍欣喜,他這次果然是來對了地方。
這道君醫館不愧是醫道圣地,絕無門戶之見,唯有解除百姓的病痛疾苦為己任,當是有大愛,大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