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天光初盛。
長寧縣城街道自辰時起便敲鑼連連,香塵四起。
百姓各自從屋內走出,聚攏到街道上,卻是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但一般而言,如此熱鬧的聲勢都是好事。
而在縣衙門口,縣令親自督儀,士紳各家抬案隨行,隨后一道“敕封送神儀仗”自縣衙門口魚貫而出,向著城隍廟方向行進。
前有擊鼓開道,后有樂隊奏響慶生送福之調,聲勢之大,數年未有。
儀仗之中心,一座鎏金封匾高高擎起,上頭寫著六個朱漆大字。
其后為彩輿,輿上放著金玉牌位與新刻的神像。其身披霞衣,手執月光寶鏡,一眉一眼都雕得極盡溫柔,又威儀端莊。
“這是誰啊,那牌匾上寫得是甚么文字?”
大多數百姓都不識字,但又瞧著熱鬧,便叫嚷著問道。
“是什么……昭孕……司元夫人……”
“這是什么意思?”
有人把牌匾上的字給念了出來,但旁人還是不太懂,畢竟這些文字對眾人而言,還是深奧了一點。
“似乎是負責賜子的娘娘。”
人群里也有學問高的,從這幾個字推斷出神靈的大概職位。
“那不應該是碧霞娘娘嗎?什么時候改名字了?”
在長寧縣這一片,若是提到送子,你說其他的神靈都不好使,只有那元靈山的碧霞娘娘才是最靈驗的。
但那碧霞娘娘也怪,似乎只保佑元靈山那一片的,君不見,那元靈山附近的村子,每個月都得有好幾個娃娃呱呱落地,而且那些個娃娃都白白胖胖的,可把不少人家眼饞壞了。
這年頭,什么也比不上生個白胖小子啊。
“不是改名了,也不對,是改名字了。”
“你這老夯說個什么玩意兒?到底改名字沒有改名字啊。”
“是改名字了,但不是碧霞娘娘改了名字,是咱們城里那位司胎夫人改了名字,她老人家想來是升職了,所以改了名字。”
人群嘈雜,大家議論紛紛。
提到【司胎夫人】這個名號,許多人都比較陌生,也只有住在周邊的或者一些老人聽過這個名字。
主要是這位神靈的存在感太低了,幾乎也沒人去她那廟宇中燒香。
許多時候,大家求子都直接去城隍廟了,反正都知道城隍爺管城里一切,啥事兒都往城隍爺這里說。
也就是后來元靈山越發靈驗了,求子的人才轉到游鳴那兒去。
儀仗隊伍吹吹打打,轉眼便到了城隍廟的門口。
四周民眾圍觀,香客涌動。
廟祝則趕忙跪迎,設香案三道,封匾、神像、封誥依序上供。
隨行官員口中唱禮:
“以顯權之神,司幽冥而感生氣;以積愿之靈,主胎夢而庇生魂。今有司胎夫人,香火廣應,夢跡昭然。今加封昭孕司元夫人。”
“本縣蒙上命宣敕,以表香火靈應之盛,特設偏殿,為其建廟塑像,以顯天恩!”
宣畢,銅鼓三響,天官紙符升空燃盡,煙火炸響。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這位司胎夫人真的升官了,就是這官兒升得好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