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國騎兵路過的時候,妹妹受了傷,生了病,雖然他將妹妹藏起來,可妹妹最終也沒能活下來。他自責,但他不能倒下,他要將妹妹背上慈濟寺,因為他希望妹妹在那邊能榮登極樂。
鹿嚴不懂什么叫極樂。
總之,應該是很好很快樂的地方,他沒去過,但他聽說慈濟寺的師父們可以送人去極樂世界。
他去禪山可不是去避難的。
他在妹妹閉上眼的時候就發誓,總有一天要宰了那群高頭大馬的壞人,他都記著呢,每一個人的樣子,每一把兵器的樣子,每一件甲胄的樣子,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你要是問鹿嚴,能不能放下?你還小,背負這么重的包袱,會壓垮你的。
鹿嚴肯定不會同意,用他自己的話說:“你要是能讓村子后山新墳里的人起死回生,你要是能把我妹妹找回來,那我就聽你的。你肯定做不到,所以,誰都不要勸我,這事兒沒得商量。”
鹿嚴走路的步伐很直。
筆直。
因為不想拐彎,連心思都不要拐彎。
寧十知道禪山有一種茶很出名,但是他不記得這茶的名字,其實這茶跟他們的目的地慈濟寺還頗有淵源。
在有唐國之前,慈濟寺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實不叫慈濟寺,慈濟寺只是寺廟為了隨波逐流,應大勢所趨改的名字,因為歷代唐王都希望寺廟可以慈悲為懷,救濟世事。
禪山上的寺廟之前的名字叫煮雪。
禪山上最有名的茶也叫煮雪。
在老輩人的口口相傳中,有這么一個故事。
據說,很久之前,禪山是非常非常冷的,比梅山風口都冷。因為年久天寒地凍,不管是誰,只要一張口說話,很容易就會結冰。
兩個人面對面的站著,可能都聽不到對方說了什么,怎么辦呢?只能回到家中,沏上一杯茶,慢慢煮來聽。
故事出自禪山深處的寺廟,久而久之,故事里的寺廟就被大家稱呼為煮雪寺,這座山上最好的茶也就被稱呼為煮雪茶。
寧十就著落日攀登禪山時,山腰處的慈濟寺發生了一件事情。
寺廟正中央的大雄寶殿威武肅穆,大殿分開三門,大殿里蹲著三尊佛像。左手阿難尊者,右手迦葉尊者,中間釋加牟尼。
佛像前鋪著一個灰色的蒲團。
這時候的蒲團上無人。
平日里,這個位置,這個時候,住持懷藏大師應該在參禪的。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禪山細細嗦嗦飄起了雪花,這雪已經不知道是這個冬天下的第幾場了。整個唐國,除了北境,哪兒都不下雪,仿佛一國的雪都集中到了一處,下個沒完沒了。
大殿旁邊一個禪房中。
房中央擺著一個小火爐,火爐上擺著一個紫砂壺,壺中新添了茶,壺頭蕩漾著一團一團的白色霧氣,壺嘴兒冒著咕嘟咕嘟的水泡兒。
原來懷藏大師沒去參禪,竟是躲在此處參茶。
懷藏穿著厚厚的佛袍,滿臉皺紋,手掌干枯,但是人很精神,手也很有力量。
茶壺響了三十三聲的時候,懷藏端起來給自己倒了半杯,吹了吹杯檐的熱氣兒,把茶水慢慢送到嘴邊,小小的抿了一口。
茶有些寡淡,有些太清。
懷藏盯著茶壺里的水,又用手捏了捏旁邊的茶,嘆了口氣:“今年這煮雪茶好像沒了往年的滋味,三分雪煮七分茶,雪色伴茶香……好像找不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