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參與到這件事情里,對于很多的文化人來說,那都是一個莫大的榮耀。
心里別提有多欣喜。
有這么一個前所未有的讀書人的盛事,在前面吊著。
看在這個事兒的份上,簡化字,以及漢語拼音的推行上面,也能減少很大的阻礙。
把很多人的嘴都給堵上。
讓不少人,哪怕對此心里面不滿,有意見,也只能是把嘴閉上,不胡亂多言。
畢竟,如今自己只是把這么一個大項目,給透露了出去。
但是,具體由誰負責,又要招收多少人,都要由自己拍板決定。
那些想要在簡化字,洪武正韻等上面唧唧歪歪的文人。
就要掂量掂量,唧唧歪歪的后果了。
對這些事兒抵觸,明里暗里嘰歪的太多。
自己這邊完全可以不選,將其革除在編撰字典,以及洪武大典之外。
人有了自己想要的事兒,往往就會有軟肋。
那些眾多的文人同樣也是人,是人就有他們所在意的事兒。
有了在意的事兒,也就有了軟肋。
只要能夠對癥下藥,他們這里面的很多人,比諸多武將還要好拿捏。
“這洪武大典并不是普通的書。
我華夏從古至今,不知道出了多少文章,又有多少先賢著作。
但卻都雜亂無章。
咱準備修的洪武大典,要把華夏從古至今所有典籍,所有能上的臺面書籍文章這些,都給囊括進去。
分門別類,整理成冊,編撰成書。
如此,也能方便人查看,同時也是對很多文化典籍的一種保護。
從古到今,很多珍貴的書籍,都成了孤本,乃至于消亡,著實令人扼腕……”
朱元璋望著宋濂,和宋訥兩人出聲說道。
給他們更具體的介紹,洪武大典是什么。
宋濂,宋訥兩人,一開始在聽到了皇帝說,要修一部洪武大典時,還不覺得這東西怎么樣。
認為很有可能,是皇帝的心血來潮。
可此時聽到了皇帝的解釋,才知道是他們想差了。
才明白,皇帝的這個心血來潮,到底有多大!
只能說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把從古至今,所有的典籍,所有珍藏著作,都給分門別類整理成書,囊括其中。
這……這是多大的手筆?
又是多大的氣魄,多大的聲勢?
剛剛還因為皇帝堅持推行簡化字,而面色不怎么好看的宋濂,此時臉都激動的有些紅了。
宋訥這個平日里很多時候,都板著一張臉,少言語的人,也同樣望著朱元璋,眼神滿是迫切和激動。
不自覺的搓手。
朱元璋一看兩個宋老頭的反應,就知道了自己用對藥了。
“洪武大典今后開始修了,咱準備讓兩位宋先生為主編。”
朱元璋望著宋濂和宋訥兩人,出聲說道。
聽到皇帝的話,宋濂,宋訥兩個人,立刻躬身行禮。
“臣拜謝陛下隆恩,此等盛事,臣哪怕拼盡一切,也要把事情做妥當了。
萬不會出現任何紕漏!”
宋訥也同樣聲音鏗鏘有力的道:“陛下,臣雖老邁,但遇此等盛事,那臣就算是死,也得把這事給完成了再死!
必不辜負陛下所托。
此等盛世,必定有臣!”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他二人的反應很是滿意。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咱覺得起碼參與編撰,修訂的人,至少也得需要兩千才可以。
洪武大典是我大明建立以來,最為重要的文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