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四年設立中書省,任右司郎中。
不久,任知驍騎衛指揮使司事。
常遇春攻贛州,命汪廣洋參軍事。
攻克贛州后,命汪廣洋留守,后任江西行省參政
到了洪武元年冬十二月的時候,被朱元璋給從地方上召入京師,任中書省參政。
洪武三年時,執掌中書省的李善長患病。
中書省無大員。
于是,自己就把汪廣洋提拔為中書省右丞。
而后又將楊憲提拔為中書省左丞。
讓他們實際負責中書省的政務。
楊憲此人能力強,但是性格卻張狂肆意,獨斷專行,排擠同僚。
汪廣洋后面,被他調唆御史進行彈劾。
名義就是對其母極其不孝,自己將汪廣洋貶謫地方后,楊憲還是不放心,繼續讓人再次彈劾。
要把汪廣洋給流放至海南。
不過隨后楊憲案發,楊憲被處死。
自己再次把汪廣洋給召入中書省。
楊憲此人,性格是真的足夠張揚跋扈,個性十足。
為了攬權,當真什么都干。
胡惟庸也算是一個,性格非常強勢的人了。
可是和楊憲比起來,還差上一籌。
胡惟庸少顆門牙,是個豁牙子。
這顆牙并不是自己掉的,也不是吃東西硌掉的,而是當年和楊憲同在中書省的時候,被楊憲給打掉的。
以胡惟庸這種性格,面對楊憲時,都能吃這么大的虧。
楊憲的性情可見一斑。
隨后自己封了汪廣陽為忠勤伯。
自己大明開國之時,文官里面封爵的,一共就三個人。
李善長得封韓國公,被定為第一功臣。
其次兩個被封伯的。
一個是劉伯溫,另一個就是汪廣洋。
其實在劉伯溫封伯這件事上。自己也是有些任性了。
當時,自己對劉伯溫成見很大。
認為劉伯溫始終不和自己一心。
再加上有小明王的事兒。
不然的話,依照劉伯溫的功勞,是能封侯的。
而自己把他封為誠意伯,也可以說明不少的事。
誠心正意嘛。
洪武五年,李善長辭病歸鄉,自己讓汪廣洋任中書省右丞相,胡惟庸為中書省左丞。
左丞自然沒有丞相大。
左丞相之位空缺。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中書省這邊說話算話的,就是汪廣洋這個丞相,屬于中書省的一把手。
結果汪廣洋,卻被胡惟庸這個左丞給架空了。
毫無建樹。
令出胡惟庸,而不出于官職更高的汪廣洋。
只能說這汪廣洋性格不行,讓其在別的地方任職倒還可以。
但是讓他執掌中樞就不行了。
尤其是接連遇到楊憲和胡惟庸這兩個能力很強,性格強勢的人,就愈發暴露了他的缺點。
自己也很快把汪廣洋給貶了,讓其離開了中書省。
讓胡惟庸擔任中書省右丞相……
如今汪廣洋任左御史大夫。
但現在,朱元璋準備讓汪廣洋再回中書省,擔任右丞相。
按照原本的歷史,汪廣洋是在洪武十年時,才被自己重新調回到了中書省,成為右丞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