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有人出來指責朝廷與民爭利。
但是能夠想到,今后這里面的一些人,肯定會寫上很多的小作文,對這個事兒進行記載,
進行抨擊。
流傳出諸多的野史。
春秋筆法,歪曲事實,乃至于編造這些,對于這些人而言,那是家常便飯。
最是擅長。
比如,錦衣衛抓捕逃竄的造反之人,有逃犯慌亂之中,跑進民宅。
錦衣衛在后面追逐,進入民宅進行抓捕。
落在那些人的筆下,便是一樁錦衣衛破家滅門,殘害無辜的慘案。
當然,這些人會變得如此老實,除了朱棣這一次是真不留情,殺瘋了一樣。
在這邊殺了個人頭滾滾。
把很多人都給嚇到了。
不敢在這件事情上亂嗶嗶之外。
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便是朝廷的大明日報,在最近一段時間里,三天兩頭就會進行增刊。
由原來的七天左右一期,變成了兩天一期。
大明日報,最近主要就是針對杭州等這邊的事情進行報道。
大力抨擊造反之人,并把主要矛頭對準了無辜海商。
對朱棣所干很多事,拍手稱快。
并盛贊國營企業等等。
還詳細的介紹了國營企業,是什么性質的企業,組建之后,對國家對百姓會有多少的好處。
不僅如此,還專門派遣了一些人,深入鄉里,向這邊的眾多百姓來宣傳。
弄得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想要暗戳戳的欺騙一下那些愚蠢的百姓,告訴這些愚蠢的百姓們真相都不行。
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朝廷在這里歪曲事實。
看著這些愚昧百姓,被朝廷所歪曲的事實所愚弄。
這種感覺,當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
“哈哈,大淵先生,可算是找到你了!”
武英殿這邊,朱元璋看著被宦官領著走進來的一個,看上去有六十歲上下的老者,滿臉笑容的出聲說道。
親自站起來進行迎接。
言辭之間很是客氣。
對于老者禮遇極高。
來的這人不是別的,正是王大淵。
這汪大淵可是一個奇人。
朱元璋是在現代時才知道,在自己大明,還有汪大淵這么一個人才。
汪大淵對于海運上面,很有見地。
出生于元朝,在元朝時就曾跟著商船,并去過很多很多的地方。
下了南洋,還去了西洋。
最遠到達過非洲。
對于海外的諸多事情,知道的很詳細。
并且,還把他在海外的這些見聞寫了一本書給記錄了下來。
叫做島夷志略。
正是通過這本書,汪大淵的名字才能夠流傳后世。
才能讓人知道,早在元朝之時,華夏這邊的船隊,就已經去過那么遠的地方進行經商。
而汪大淵所留的文獻,讓人們對于這個時候的海外,也有了一個更多的認識。
如今朱元璋要在設市舶司,對外經商。
汪大淵這樣的人才,又怎么能錯過
這可是一份活著的海圖!
那自然要禮遇。
汪大淵聽到朱元璋這話,本就緊張的他,撲通一聲就給朱元璋跪了。
整個人瑟瑟發抖,覺得自己今天要死了。
甚至于全家都要不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