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說逆命者殲除之!
當年七月,老四派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十萬征討韃靼。
結果由丘福先率領的千余人馬到達臚朐河時,卻輕敵冒進、指揮失當,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戰死。
其所率領的人馬,也在臚朐河覆沒。
消息傳回,老四震怒,決意親征。
永樂八年二月,老四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親征韃靼。
五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里軍,本雅失里僅以七騎逃遁。
隨后,我明軍又擊破阿魯臺軍於興安嶺。
阿魯臺部眾潰散,阿魯臺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
后來,阿魯臺降順,老四封其為和寧王。
在此之前,老四已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
但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圖控制韃靼。
所以永樂十二年二月時,老四再度出塞親征瓦剌。
六月,忽蘭忽失溫之戰,答里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王,率騎兵分三路列陣距明軍十余里的山頭上,約三萬余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明軍派兵向馬哈木挑戰,馬哈木派蒙古騎兵衝下山坡迎戰,被我明軍密集的神機銃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頂。
此后,明軍的東西兩翼部隊挺進,雙方互有死傷。
傍晚,老四指揮數百精騎為前鋒,火銃隨后齊發,騎兵乘勢力戰,瓦剌部大敗。
王子等十余人陣亡,數千人被殺。
答里巴、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脫身逃亡至土剌河。
明軍大破瓦剌后,向阿魯臺宣諭捷報,阿魯臺不久后便遣使來朝。
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老四一共進行了五次北征,前面幾次北征,都取得了極強的戰果。
后面那些敵人變得狡猾,不再和老四硬碰硬,取得了一定戰果,卻並沒有先前那般顯著。
但整體上,卻大大的削弱了北面草原上的力量。
老四每次出征之時,都會讓太子來監國。
也是因此,后世有不少人戲言老四為其兒子的征北大將軍……”
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家老四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那便是想要證明,他取代朱允炆是合理的,他當上皇帝后,要遠比朱允炆強。
今后泉下若是遇到自己,能挺直腰桿。
為此,他努力了一輩子。
乾的也是真不錯!
老四后面不斷的進行北征,就是想要通過他的努力,把草原給徹底的征服,把北面的問題給解決了。
從而將他靖難成功,以及削藩后,把自己這個父皇,所建立的分封藩王,防范草原的防線給重新建立起來。
可惜的是,哪怕到他去世,也都沒能將草原徹底弄乾凈。
尤其是又有朱祁鎮這么一個氣死人不償命的玩意,那真真的是把老四的諸多心血都給糟蹋了。
朱元璋看看自己家妹子,想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先把這件事給按下,今后有機會了再和妹子說。
不然,他真怕自己家妹子在連番受刺激之下,會承受不住。
“除了五次親征大漠,打出赫赫聲威之外,老四還將觸手給伸到了西域,在西域那邊設立哈密衛進行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