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命黃淮、楊士奇等主持編纂《歷代名臣奏議》,於永樂十四年完成,全書350卷,搜羅歷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
此書一直到后代,都是歷史工作者的參考書。
永樂十六年,老四下詔編纂《天下郡縣誌》,命夏原吉、楊榮和金幼孜領其事,以紀天下形勢、各地沿革、物產等。
永樂十七年三月,編成以勸善教化為目的的《為善陰騭》。
永樂十七年至永樂二十年編纂了頒行於朱祁鎮正統年間的《正統道藏》。”
這老四,真夠可以的!
除了永樂大典外,居然還弄了出了這么多的書,妥妥的編書狂魔啊!
怪不得重八說,老四文治武功都不差。
別的不說,看看老四在當皇帝的時期,都下令讓人編纂了多少的圖書,就能略見一斑!
“重八,這些咱們洪武朝是不是也要修”
朱元璋聞言嘿嘿一笑:“還是妹子你了解咱!
當然,不是照搬,有些需要修,有的倒也沒必要。
不過這些事兒,都得往后排一排,先把這以簡化字為根本的洪武字典給編撰完成並刊行天下,再把洪武大典給弄出來,這些才是根本。
把這些都給完成了,后面再根據老四讓人編修的,有選擇的來做一些。”
朱元璋滿臉是笑,這抄自己家兒子作業的感覺就是爽!
這感覺,簡直美滋滋。
至於說,只逮著老四一個人可勁的薅羊毛,會不會把老四薅禿了
朱元璋這個親爹表示,薅禿了也無妨。
反正這些東西,后面老四也用不到了。
既如此,反倒不如提前讓他這個當爹的給做出來,也算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孝敬了。
“……咱家老四還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他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所以,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
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
在中原各地,則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
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百姓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
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
怕自己家妹子,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朱元璋想了想自己所記的一些永樂盛世的數據,開口道:
“永樂三年,全國稅糧31133993石,這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萬石以上的稅收。
此外,從永樂元年起軍衛屯田的收入,也達到高峰23450000石。
在永樂二十二年間,稅糧總入達691312600石,平均歲入超過三千三百萬石,而且總的趨勢是增長的。
這是有明一代的顛峰時期。”
居然這么多!
馬皇后聞言都有被驚到。
此時,她的腦海當中忽然間冒出來了兩句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重八所言老四開創的永樂盛世,和開元盛世何其之像!
永樂盛世,名副其實!
老四被稱為永樂大帝,也同樣是理所應當。
朱棣一生不弱於父,馬皇后想起重八所言后世對於老四的這句評價,覺得愈發的正確,格外的有道理。
自己家老四,當得起后人的這句評價!
“老四能開創永樂盛世,絕非偶然,為此他做出來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靖難之役后,淮以北鞠為茂草,生產受到了嚴重破壞,大批百姓流離失所。
老四著手恢復民生、蠲免賦稅,下令山東、北平、河南遭受戰禍的州縣,有無法耕種的百姓,免去三年的差。
不曾被兵禍亂的地方,也與直隸鳳陽、淮安、徐州、滁州、揚州一同蠲免秋夏稅糧
其余直隸府州、山西、陜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兩廣等地方,各蠲免一半。
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應錢糧、鹽課等一併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