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任和崔盈,又在這里說了一些話,很快便各自分開去做事情了。
金濤也被找了過來,在李仁任的安排之下,前去迎接大明使者。
金濤此人,和一般的高麗人不同,他是上一任高麗國王在世時,開科舉選拔出來的。
除此之外,他還有別的身份。
比如在大明恢復科舉之后,他也到大明這里參加了科舉考試,而且還考中了,被授予有明朝官職。
而在高麗選擇臣服大明之后,金濤作為高麗使者,六次出使大明。
那么在這個時候,會被李仁任可以找到,并安排了這么一個任務,再正常不過。
……
“子鏈兄,許久未見。”
半日之后,金濤帶人見到了大明的使團,進行了見禮之后,對大明使節團的正使陳堅出聲招呼,論起了私交。
陳堅,在大明的時候他就見過,而且還有一定的交情。
“長源賢弟,一別經年,今日再次相見,著實令人高興。”
“得知這次是子鏈兄前來,我可是高興的緊。”金濤滿面笑容。
“誰又不是?我想著這次可能是長源賢弟前來,果真如此。”
說著,轉頭對身邊的副使張成出聲道:“長源賢弟可和尋常人不同,是真正的大才,在學問上面造詣很深。
可是正兒八經參加科考,且榜上有名的。
這在高麗國內獨一份。
陛下賜官翰林編修,如今在我大明還有官身文牒。”
副使拱手表示久仰,說了一些客套話。
金濤對于這話真是受用,能在大明考參加科考,并且還能考中,讓他成為了高麗的獨一份,這事兒是他最為驕傲的地方。
就連他的對手,一直想要和他爭一爭高下的,高麗這邊的狀元都比不了。
因為在他參加了那一次的科考之后,大明皇帝就停了科舉,至今沒有再開。
每每想到那一心想和自己比,也要到明朝考個功名的家伙,那極其不甘的模樣,金濤心里就特別的高興,簡直像是吃了蜜一樣。
在謙虛的同時,也忍不住起身,對著大明的方向恭敬行禮。
對朱元璋送去了真誠的問候。
尤其是聽說了,皇帝至今還保存著他的官身文牒,表示他今后隨時可以到大明任官之后,他就愈發了感激起來。
“長源賢弟,此番前來,有些話問你。
前番我大明使者,真的是因病去世嗎?”
金濤聞言,心頭為之一跳,知道的重頭戲來了。
張口便想要說話。
卻聽得陳堅的聲音響了起來:“長源賢弟,你我不是外人,此時事關重大,陛下都十分牽掛。
請長源賢弟想好了再說。”
他說的話似乎意有所指。
金濤聞言,神色和微微一滯。
但隨后還是開口道:“的確是因病去世。”
陳堅雙目盯著金濤,沒有絲毫放松。
“前番受我大明冊封的高麗老王因病去世,緊接著我大明正副使也同樣因病去世。
連帶那些隨從之人,在回去的路上,都翻了船,盡數死于非命。
長源賢弟,世間真有這等巧合之事?
莫非你真覺得這個解釋,能讓我相信,還是說能讓陛下相信?
長源賢弟如此作為,又真的能對得起陛下,對得起太子殿下的掛念嗎?”
陳堅的聲音,變得的嚴厲起來,言語之中沒了絲毫的客氣。
望著金濤的眼里,也有了深深的失望之色。
金濤聽了陳堅所言,面帶苦笑,開口道:子鏈兄,非是我有意隱瞞,我也知這些聽起來確實離譜,難以讓人信服。
可是人有生老病死,事事都有意外,現實當中往往很多事兒,他就是這般的不講道理。
事實情況就是如此,絕對不敢有任何的欺瞞。”
說起這話時,金濤的心情很難受。
他這個人并不善于說謊,也不想對大明使者說謊。
可他這個時候,卻不得不選擇掩蓋事實真相,進行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