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入宮,是為了撥亂反正,還我高麗一個朗朗乾坤。”
相對於對待高麗國王時的無禮,在面對這高麗太后時,就顯得恭敬的多。
並沒有直接闖進去,如同拉豬羊一樣將她給拉出。
這是因為接下來,扶持新君,穩定局勢,還需要她這個太后來出面。
至少需要她的名義。
而這高麗太后,一開始時,也不同意這十歲的王禹當皇帝。
是李仁任一意孤行,力排眾議,壓下眾人才確定下來的王位。
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太后就顯得很重要了。
有了她,接下來事情才能變得好辦,愈發的名正言順。
聽到這么個消息后,高麗太后明顯是呆了一呆,有被這個意想不到的消息給驚到。
但也僅此而已。
“李將軍何在天朝上使在哪里我要見他們。”
“正在安定局勢,平息亂局。”
聽到這么個回答后,高麗的太后略微放下一些心來。
又見這些人對自己還算恭敬,心放下來的更多。
她喚宮人為她進行穿戴,換上屬於太后,只有在極其重大場合時才穿的冕服。
做好這些之后沒過多久,李成桂和沐英就先后到達。
“李仁任叛亂,謀殺王上,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臣誅國賊太晚,致使我高麗出現動盪,讓王后受了驚,死罪死罪。”
李成桂跪在地上,對高麗王后請罪,並順勢將李仁任的腦袋呈上。
高麗太后忍住心驚膽戰,仔細辨認了一番,確認這就是李仁任的腦袋沒有作假,努力的擠出笑容來:
“李將軍忠義之士,為我高麗除此國賊,實在是我高麗之幸!
有李將軍這等忠義之士,真真是我高麗最大的福分。
李將軍請起。”
說罷之后,又向前走了兩步,對著手持節杖的沐英,跪拜了下去,口稱拜見上國天使。
行禮十分恭敬。
這個禮行的十分恭敬,而沐英也十分坦然的接受了對方的行禮。
畢竟此時,他所代表不是自己,而是大明。
莫說是一個太后,便是高麗的王活著,他手握節杖,一樣能受得起這樣的禮!
“李仁任造反作亂,弒君,罪在不赦,已經服誅。
喪心病狂,殺害我大明使者,陰謀勾結蒙元,其所扶持上位的王禑,我看應當叫做辛禑才對。
是當年權臣辛旽之子,此人當廢掉,不可讓其亂了正統。”
“上使所言甚是,愿遵上使之名。”
“高麗王無子,當從宗室中選擇一人,繼承正統。
我覺得王瑤就不錯,當立他為王,不知你意下如何”
沐英再度出聲詢問。
“上使考慮周全,下國臣妾無有異議。”
高麗太后恭敬的說道,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任何的意見。
她能有什么意見又敢有什么意見
不過,立王瑤的話,的確要比王禑這個辛旽之子為國王要更好。
對她來說更加有利。
因為王瑤私下里和她關係比較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