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生產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需求,來促進技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什么樣的科研成果,生命力最強
那自然是能造福百姓,推進社會發展,能夠大規模工業化,民用商用,大部分百姓接受,並在今后推動社會改變,影響生活的那些才是。
當然,在做這些的同時,高精端的也同樣不能少。
不過,這個時候大明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基礎,需要一步一步的來。
除了這些老師,學生也有不少,這些學生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部分。
其中有一部分,是勛貴家的子弟。
可以說一些勛貴,和一些官員鼻子還是很靈的。
在自己建立工業大學院之后,很快就將他們的一些子弟,給送入到了這里面。
只不過,被送入這里面的,沒有一個是嫡子,都是屬於家里面的邊角料也就是了。
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讓他們來到工業大學,有棗沒棗打兩桿子。
並順勢拉自己好感的,表明對自己工作的支持。
另外一部分的學生,就是尋常人家的孩子。
工業大學一開始招收學員時,可並不太容易。
一方面,很多人對此都不太不太相信。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重,覺得工業大學像個草臺班子,和傳統的讀圣賢書的學堂這些相比,差遠了。
另外一部分,則是那些尋常百姓家,根本沒什么余力送孩子來讀書。
且不說學費,單單只是一個能夠為家里面做不少事情的半大小子,送到學院里來不讓他們干活,就已經令很多家庭承受不起了,越算越可惜。
所以,一開始時,朱元璋想要招一些尋常百姓孩子入學,是很難的。
為此,他還做出來了一定的改變。
比如,給尋常家庭的孩子免除學費。
同時,每天中午管一頓飯。
每一周可以發兩枚雞蛋讓他們帶回家去。
要是學的好了,考核成績優秀了,還能獲得一些獎勵。
獎勵也同樣很實惠,比如幾斤豬肉,或者一袋子米,幾尺布等東西。
在這樣的規定出來后,一下子就有不少尋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入了工業大學來學習。
目前,工業大學是初創,所以人員這些還不夠多。
等到運行一些時間了,還會進一步的招生,擴大規模。
並在今后的發展之中,會把學科給劃分的更為細致,研究也會越來越深。
不過這些都是后來的事情,需要慢慢的來,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把什么事情都在短時間內給做成。
如今,這工業大學的學生規模,以及他們所做的事情,和國立工業大學這個名字很不配。
相對於這個名字而言,工業大學現在還是太弱小,起名為小學似乎更合適。
不過,朱元璋卻覺得這只是時間問題。
等到今后一切都逐漸的正規化,規模化之后。
那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會越來越符合它的身份地位,能對得起這個名字。
並且,在今后大明的發展之中,必定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堅不可摧的力量。
從零到一最難,可一旦一出來了,那很多事就會變得很好辦了。
而這些工業大學的人,朱元璋目前,大多都沒有給出太過於具體的研究方向。
但有三個除外,一個就是製作蒸汽機,以及后面製作蒸汽機車,建立鐵路。
這是一個必須要堅持,且毫不動搖的搞下去的長遠項目。
再一個,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具體,更為好實現,更為貼近民生的項目。
原本朱元璋覺得,這個項目最起碼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哪能想到,才不過是短短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
所以,得到消息后,他忍不住過來了,且還帶著朱標。
“標兒,來,看一看,這就是咱們說的好東西。”
朱元璋拿起一個東西,對朱標說道,帶著而欣喜與驕傲,像是在獻寶。
朱標在看清楚了,自己爹拿給自己看的是什么后,頓時目瞪口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