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就算是孔圣人說的不對,也得挨巴掌
“既然如此,那你就與咱說說腐草為螢吧”
朱元璋望著宋濂出聲說道,於不經意之間,就拋出了他殺手鐧。
腐草為螢出自禮記月令篇,就是表面的意思,螢火蟲是由腐爛的草變化而成。
關於這一點,在上一世的時候,還有人和自己講過。
沒有記錯的話,就是宋濂與自己講的。
那個時候,也並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反而覺得有些神奇,腐草居然能變成螢火蟲!
來到現代生活時,他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六百年后,時代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儒家,思想儒家,已不再是至高無上,不可挑戰的。
人們更多的,以物質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從實踐出發。
講究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
如今,被許多人奉為圭臬的儒家經典,也走下了神壇,打破了經過一代代學者、大儒,往其身上粉刷的一層又一層的金粉。
將那眾多本不該屬於它身上的東西給打碎,露出它本來面目,回歸到學問這個本質上面去。
在這種情況下,儒家里面的諸多話,都會被人給拿出來仔細的觀看,以全新的視角,科學的態度,來進行解讀研究。
如此一來,很多事情也就變得不太一樣了。
單純的詞句,精義這些都還好。
但若是涉及到更為切實的東西時,那就更很容易被人,從里面找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腐草為螢,就是最好的例子。
腐草根本不可能為瑩,螢火蟲只能是螢火蟲它媽生的。
腐草為瑩,明顯不符合生物學。
后世之人,也都進行了各種的觀察,實驗,輕而易舉就能將這上面的錯漏給找出來。
后世儒家的金身早就破了,講究實事求是。
記住我們101看書網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孔子說的不對,路過之時也得挨上幾巴掌。
更不要說區區禮記了。
而這些朱元璋在后世時,也僅僅只是當做一些趣事笑談來看的。
但如今重新回來后,這個趣事笑談,對他來說一下子就有了不一樣的用處。
不說其余的,單單只是腐草為螢這個錯誤明顯,且很好證實的說法。
就足可以為他的一記殺手鐧。
如今,這個殺手鐧用出來了,用到宋濂身上。
讓宋濂嘗一嘗,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鮮打法!
“回稟陛下,這句出自禮記月令篇,東漢崔豹《古今注》詳述其腐草得暑濕之氣而化。
也就是說,在大暑之后,腐草將變為螢火蟲。”
宋濂為當世大儒,對於儒家經典自然是精通。
聽到朱元璋出聲詢問,沒有絲毫的猶豫,就把自己所知道的說出來。
同時心中有些意外,不明白皇帝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問出這么一句話了。
這……皇帝該不會是想要與自己的辯經吧
真要辯經,那他可就精神了,一點兒都不帶怕的!
雖然到了如今,他已經充分的認識到,當今陛下非是尋常人可比。
懂得許多的道理,在文章詩詞等諸多的事情上的造詣,也並不是自己等人所想的那樣膚淺。
偶然露出一鱗半爪,便能讓人知道如今的陛下,早已不是當日吳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