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是沒前途的。
想要成事,需得有自己的一塊地方,能一直經營下去。
那才能經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朱元璋忍不住點評了一句李自成。
“他打下了北平城,滅了大明,他又在這里登基當了皇帝。
那么多人需要錢糧用。
又有那么多的將士需要賞賜,錢從哪里來
總不能憑空變出來吧!
若大明我大明的國庫里面,錢糧充裕,那他自然能吃肥一波,解決難題。
可我大明本身就是窮死的。
皇帝都要向朝臣們籌措銀兩了,那國庫包括內帑那都乾凈的,耗子進去都得哭著走。
李自成想要獲得大量的錢財,只能是從城里面那一頭頭肥豬身上來。
於是,很快就進行了令人喜聞樂見,轟轟烈烈的拷餉運動。
將眾多的官員都給抓了起來,對他們嚴加拷問。
這事,由劉宗敏直接負責,在田弘遇的府第設立總部,設立專門的“比餉鎮撫司“。
劉宗敏及其部將,為主要執行者,使用大順軍士兵及投降的我明朝官吏、衙役進行看管、登記、催逼。
手段齊出,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包括並不限於夾棍,烙鐵燙、釘指頭,腦箍,以鐵鎖項、牽馬韁步行,關押、戴枷鎖、嚴刑拷打。
再比如,還會讓官員們給士兵掃地等。
通過這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懲罰,來對他們進行拷問,最大限度榨取錢財。
劉宗敏確實是個人才,在這上面很有一套。
他還制定了明確的追贓標準和名單,分為了好幾類。
比如,內閣大學士一級高官,每人定額十萬兩白銀。
尚書、侍郎、京堂、錦衣衛堂上官,為定額七萬兩。
六科給事中、十三道御史,及各部院司官,郎中、員外郎等,定額五萬兩至一萬兩不等。
皇親國戚、勛貴,沒有具體定額,但追索極狠,目標往往是其全部家底。
商人富戶雖然並非主要對象,但也受到波及,被要求“助餉“。
在這個事情里,首當其衝的便是內閣首輔魏藻德。
定額十萬兩,魏藻德起初只交了一萬兩,被劉宗敏動用酷刑,拷打至頭裂腦漿迸出而死,最終也未交足定額。
內閣大學士陳演,主動獻銀四萬兩,后因家僕告發藏匿金銀遭拷掠,被殺。
吏部尚書李遇知、兵部尚書張縉彥等各部尚書侍郎等,多在七萬兩定額上下被拷掠。
大量官員不堪酷刑而死。
再比如,嘉定伯周奎,劉宗敏對其進行一番拷打后,最終逼出現銀五十二萬兩,珍幣復數十萬。
折合銀子的話,總數遠超五十萬兩,周奎這個驢求馬蛋的玩意,交了錢也沒活。
后面還是被處死了。
如成國公朱純臣、英國公張世澤等頂級勛貴家族,都被視為肥羊
皆被拷掠致死,
大量侯、伯、駙馬等家,也同樣如此。
曹化淳獻銀數萬兩后得以免死,王之心這個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被認為家財巨萬,被嚴刑拷打至死。
追出白銀十余萬兩以及大量珍寶古玩。
杜勛這個投降的太監也沒被放過,仍被追索。
劉宗敏入京后,還強行占有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隨后對吳襄進行拷掠追贓……
這件事,算是引發吳三桂降清,並最終導致山海關大戰的直接導火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