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不錯。
太子沒有白當。
老四選他沒錯。
唯一可惜的就是,身體不好,壽命太短。
只當了區區十個月皇帝,人就沒了。
若是能多做一些時間的皇帝,很多事,或許會有不同。
朱元璋對這個事也是挺滿意的,雖然老四沒把事情徹底解決,給他兒子也留了個坑。
但這個坑終究沒那么大。
再加上朱高熾不是朱允炆那樣的廢物,面對這種事時很有手段,將之給消弭於無形,避免了一場動亂。
“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做的還是不錯的,因此被后世稱為仁宗。
內閣制度,便是從他這里開的頭。
當然,也有說他是去世的早了,且之前一直都有老四這個當爹的壓著,又有他二弟朱高煦在邊上虎視眈眈。
他也只能是將發條給上滿了,絲毫不敢懈怠,也不敢出絲毫的差錯。
所以,顯得謙遜有手段。
后面當了皇帝后,這些壓力沒有了,人也漸漸的開始鬆懈,對於官員們沒有那樣尊重了,顯得有些暴虐。
若是再多當上幾年皇帝,肯定會變得不同,當不得『仁』這個廟號。
不過,對於這個,咱只能說是他暴虐一點了才好。
對官員們真沒必要那般客氣。
那都是沒有縫隙,都還想要鉆個大窟窿的人。
你要是稍微給他們留一點兒縫隙,那就更不得了了,準把你這個大堤給弄垮塌了不成。
對官員仁,那不是真正的仁。
對百姓仁,才是真正的仁慈。
用沒有發生之事,去推測一個人,並認為他會那樣,也的確有些太合理。
有首詩說的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弒。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說的就是這么個道理。”
馬皇后對於朱元璋所說的這個很是認同。
事情還真就是如同自己家重八說的那樣。
馬皇后也徹底的放下心,不再擔心老四去世,權力交接時鬧出大亂子。
更不用擔心,如同重八那樣,離世之后竟然來了一個靖難之役。
相對而言,在這上面老四乾的要比重八好。
“不過,朱瞻基登基,也同樣沒那么順利。
咱家老四是在永樂十九年時,徹底遷都到北平的。
而在遷都的當年,三大殿就因為雷擊失火而被焚毀。
本來,許許多多人對遷都就不滿,有了這個事之后,想要再把都城給遷回去的人就更多了。
不過,都被咱家老四壓著,沒有回去。
也就是說,從老四遷都到北平,到老四去世也不過是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
懷念舊都,想要回去的人都大多都還在。
其中當了皇帝的朱高熾便是一個。
朱高熾過不慣北邊的嚴寒,在應天這邊生活多年,並做了多年監國太子的他,更喜歡應天。
所以,登基之后,其中一件重要的事,便是要把都城再度給遷回去。
先派了他的兒子,當時的太子朱瞻基打頭陣,到應天這邊來。
結果,事情就是這么的不巧,朱瞻基來到應天后,他去世了……”
馬皇后的心,頓時又提了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