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些影評人對劇情批評,覺得有點不合常理,他們覺得信仰應該純粹,不能有利益勾連,但對高媛媛的表演提出了贊賞。
不過也有西方的影評人覺得,這就是上帝對淺信徒的考驗和試煉,電影拍的很真實,約伯當年不也曾經懷疑過上帝嗎?
只有堅定信仰,通過試煉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才能重回上帝懷抱。
這電影不正是要通過女主角的故事,告訴世人,信仰要虔誠嗎?
我不是,我沒有,你們別瞎說!
盡管曹陽一再在媒體上呼吁,自己這電影不是宗教電影,只是關于人性的探索和思考,但沒用——你一個導演懂個屁的電影,解讀還需要影評人來才行,我們才是專業的。
曹陽算是直觀的感受到,名聲帶來的影響了,若只是一個小透明導演,影評人才不會吃飽沒事干討論你的電影。
5月26日,戛納電影節閉幕紅毯暨頒獎禮舉行。
《密陽》被通知留下來參加閉幕式,賈章可很遺憾的沒接到邀請。
曹陽給他打電話,他倒是看得開,說只要進入了主競賽單元就是勝利,并希望曹陽能捧回一個有分量的大獎。
高媛媛確認這個消息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既然語言無法表達清楚,那就采取實際行動。
她跟曹陽請教演技,討論的異常激烈,甚至都“啪啪啪”的動手了,還一度傳出慘叫聲。
隱隱還傳出高媛媛的討饒聲,讓曹導討論的別那么猛烈,一起慢慢仔細的討論就好。
歐洲三大的頒獎流程都差不多,先是走紅毯,簽名,記者拍照,接受簡短的采訪,然后找到自己的座位等著開始。
最先頒發的也是其他單元的獎項,主競賽單元留在最后。
戛納跟威尼斯和柏林不同的是,常設獎有個最佳劇本獎,也會經常頒發評委會獎,這個不是評委會大獎,是個安慰性質的獎項。
但最佳劇本獎可不是安慰性質的,作為常設獎,是重要的大獎之一。
戛納除了最高獎叫金棕櫚,剩下的都是給個證書,沒有所謂的銀棕櫚一說。
等各種非競賽單元的獎項頒發完,很明顯能感覺到現場的氣氛都不一樣了,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今年戛納在主競賽單元搞了個55周年特別獎,頒獎嘉賓在上面往臺下看了一眼,估計現場所有的導演都在心里說,千萬別是我……
既然被通知留下來,沒人會想拿個安慰性質的獎項。
“《科倫拜恩的保齡》,邁克爾-摩爾。”
隨著頒獎嘉賓念出名字,大部分舒了口氣,除了邁克爾-摩爾。
相同的情況還有評委會獎,能選擇的話,也沒人想拿這個獎。
兩個安慰性質的獎頒完,剩下的人都不自覺松了口氣,接下來都是有分量的獎了,無論拿到哪個都是勝利。
“接下來應該要頒發最佳女演員了。”
吳奇華看了高媛媛一眼,輕聲提醒道。
他雖然是男主角,但不是主要看點,戲份偏少,又缺乏爆發力,他知道自己很難拿到最佳男演員。
這部電影最容易拿到的,就是最佳女演員。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