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當國手戰結束后,俞邵和蘇以明那一番交談被各個媒體的記者報道出來后,無疑是給著本來就燒的更旺的火,再度澆了一大盆油!
“既生明,何生俞國手戰賽后,蘇以明向俞邵宣戰!”
“蘇以明放言一定會拿下大棋士頭銜,難道又一個十七歲的頭銜持有者即將出現”
“傅書楠大棋士獨家采訪!對于蘇以明的豪言,傅書楠大棋士淡淡一笑,表示拭目以待!”
“蘇以明究竟是胸有成竹抑或是大言不慚”
“中國圍棋界或將出現新格局!張東辰、祝懷安、俞邵三名未滿三十歲的棋手,已經盡收四大頭銜,如果蘇以明能拿下大棋士,那么七大頭銜持有者,絕大部份都將是年輕棋手!新的時代真將到來”
“日本著名棋手土谷將彥王座,下午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俞邵雖然年輕,卻已經是一個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的棋士,他看完了國手戰挑戰賽三盤棋,也不禁為之動容,非常期待未來能和俞邵交手!”
“歐洲棋手安德大師接受歐洲媒體采訪時坦言,俞邵將是未來世界賽上所有棋手的大敵。”
“……”
網上一片熱議,幾乎每時每刻都有無數關于“國手戰”的帖子冒出,即便是那些關于“大棋士戰”的話題,都是跟著國手戰一起被提及。
此時,江陵,一間普通的居民房內。
蘇以明坐在一張四腳棋桌前,專注的望著面前的棋盤,上面赫然擺著俞邵和蔣昌東之間這最后一盤棋。
思索片刻后,蘇以明伸出手,擺出了另一路變化,擺著擺著,手一下子頓時,眉頭微微皺起。
“不行,這里即便提吃,黑棋也可以轉身,除非白棋要撲進去對攻真的能一舉擊潰黑棋,否則后路會被黑棋徹底截斷。”
蘇以明默默望著這一盤棋,這盤棋下到中盤之時,當他終于洞察了俞邵的意圖,連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下法,藏鋒守拙,大巧不工,每一手都不強,但每一手的意境都深遠到了極點,超乎他的想象。
他第一次在看一盤棋時,竟然有了一種無比遙遠的差距的感覺,那簡直是境界上的差距,讓人有種無力感。
“這一盤棋,他從始至終,都只是不動聲色的觀察,然后再后發制人,以侵消和轉換的手段圍地于無形。”
“他的大局觀,結合這種謀而后動的手法,最終弈出了這一盤棋局……”
“這種大局,不拘泥于一空一目,不著眼于局部勝負,就好像從第一手棋,就在為全局設伏。”
蘇以明望著棋盤,稍微有些失神:“怎么會有人能看的這么遠怎么會有人,完全不計較一時的得失……”
從理性來看,不計較一時得失是對的,但是,人終究是人,人無法做到真的顧全大局,無法真正的無視眼前的得失。
就好像有很多棋局,有大棄子的手段,而且大棄子之后,是明顯是可以走出棋來的,但是,因為顧慮到大棄子的風險,很多人是不敢這么去下的。
正因如此,顧全大局,往往就代表著不爭局部的得失,但是人總會顧慮到這里讓對方占便宜了,又會不會影響后面盤面的發展,從而與對方相爭。
所以蘇以明并不覺得,能有人真正能做到放眼全盤。
但是,這一盤棋……
他見到了。
真的有人,能放眼全盤,以令人驚悚的大局觀,結合那綿密細膩的棋風,不斷順水推舟,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贏下棋局。
兵不血刃。
這就可能就是最鋒利的血刃。
片刻后,蘇以明平復了一下心情,再度望向棋盤,神情專注且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