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河北袁紹深陷立嗣之爭不同,袁術這邊倒沒有這個煩惱。
他只有一男一女,袁曜是他的獨子。
此人在史料上記載雖然不多。
但哥憑妹貴,靠著孫權大舅哥的身份,做到了吳國郎中的位置。
袁曜雖為獨子,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能夠順利繼承袁術的家業。
誰也不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么事。
所以袁曜主動提出領兵,前去據守鐘離。
這是一件不吃力,但很討好的事情。
只要安穩守住鐘離,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劉備遣大軍來攻,那他也只需要及時向壽春匯報軍情就行了。
屬于是白撿的功勞。
袁術當然也看出了這一點,這等天賜大功,當然是留給自己兒子了。
“好,曜兒你便領兵三千,進駐鐘離。”
“只需防備關羽來攻即可,倘若劉備遣大軍來攻,也無須懼怕。”
“可用我的烽火臺之計,及時向壽春匯報。”
“我必親率大軍來援!”
袁術還是很疼愛自己這個兒子,臨行前,再三叮囑。
“誒!不可不可。”
主簿閻象出來諫言道:
“大公子素不曾經歷戰事,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
“更兼關云長乃世之勇將,萬人之敵,不可輕敵。”
“愚以為紀將軍久經沙場,深諳兵法,足以擔此大任。”
閻象推舉了紀靈出戰。
但話說到這里時,袁曜臉色已經大變,袁術臉色同樣不好看。
“閻主簿何以小覷我耶?”
袁曜厲聲怒叱,“吾自幼從父學習韜略,深通兵法。”
“何以欺我年少,不敵關羽?”
“若是破不了關羽之兵,我誓不回來見父親!”
“大公子息怒。”
長史楊弘也站出來勸阻袁術三思。
“稟后將軍,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公子并未有過出征經驗,初次用兵,便要據守鐘離要鎮。”
“此誠非用兵之道也。”
楊弘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振振有詞。
每一句都直指袁術此次用兵有誤。
袁術那是個多要臉的人?
哪能容忍手下人這般當眾指責。
“楊長史,汝莫非言我不知兵?”
袁術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話,卻振聾發聵。
此時無聲勝有聲。
楊弘仿佛能夠聽見袁術在說話。
小楊啊,我知道你懂軍事。
可你知不知道你看的是地圖,我定的是前途。
你現在否決的不是我的方案,而是你自己的前程。
我今天下的是令,可你明天下的是崗。
不懂用兵的是我,可該學習的是你。
你要不要再重新想一想,我的用人有沒有問題?
楊弘被袁術的眼神看得毛骨悚然,當即確定了一件事。
這天下還有比后將軍更懂用兵之道的人嗎?
當即躬身向袁術致歉道:
“后將軍恕罪,適才是臣失言了。”
“大公子自幼便從后將軍處學習韜略兵法,又豈是關羽小兒所能匹敵的?”
沒錯。
我剛剛是有意見,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見。
為了自己的前程,楊弘只能忍氣吞聲,認同袁術的戰略構想。
“……哈哈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