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見劉備賞罰有度,寬厚待人。
心里再無任何顧慮,可以徹底地放下心來了。
李翊再將薛州歸附,已經安排他做造船司的事一并與劉備說了。
劉備頷首,道:
“我去射陽湖之時,將廣陵大事交給你與元龍。”
“你二人有便宜行事之權。”
“既然子玉已經安排好了,備自無意見。”
隨后,劉備將廣陵眾高級官員全部請來赴宴。
連帶著甘寧、荀攸、許劭等也一并請來。
庖人開始上菜,主菜有燉肉、蒸蛋、蒸魚等。
酒過半巡,菜過五味。
眾人飽足酒食之后,李翊又單獨找到劉備敘談。
“如今既有了薛州、甘寧等人的歸附,加之子敬從荊州購得戰船回來。”
“水軍建設一事,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有一件大事,仍需處理。”
“主公可知是何事嗎?”
李翊循循善誘,問劉備道。
劉備頷首,捋著胡須思考。
如今對外,青州、兗州、豫州的局勢暫時還算穩定。
袁術這一路兵馬也被退卻,暫時不敢再來進犯。
至于對內,水軍建設一事已經提上了日程。
太史慈也已經出海去往遼東購置戰馬,交好公孫度,為未來建設騎兵部隊做足準備。
薛州等人的歸附,連帶著其所積累的貲財,也似嫁妝一般入了徐州府庫。
這些事都極大增強了徐州的硬實力。
這些事當然都算得上是好事。
不過這些好事,似乎都加劇了一個問題。
就是增加了口糧負擔。
徐州有精鹽貿易,錢有的是。
田地只有那么多,每年生產的糧食有限。
至于打仗繳獲的糧食,畢竟屬于旁門左道,算不得長久之計。
太史慈買得戰馬,大規模畜養需要耗費大量糧食。
薛州等人的歸附,增加的人口,也需要糧食。
甚至打仗對外輸出,也要耗費大量糧食。
幾場戰事下來,徐州去歲儲備的糧食差不多也要見底了。
畢竟光賞賜將士,就耗費了大量錢糧。
如果不是中間有袁紹袁譚父子,包括薛州這邊抄的家底回了口血。
誰家能夠像劉備這樣折騰?
不過每當徐州錢糧捉襟見肘時,李翊總是能想出辦法給老劉兜底。
叫老劉好不歡喜。
如今隨著糧食壓力愈發增大,李翊便開始鄭重和劉備討論關于屯田的問題了。
徐州多平原,非常適合屯田的。
陶謙在任時,就已經證明了徐州的生產力絕對能夠養的起大量人口,甚至大量戰馬。
去歲搞了一波屯田,已經初見成效。
李翊認為現在政治局勢基本穩定,是時候全州郡的推廣了。
這也有助于恢復徐州的生產力,彌補老曹打開的缺口。
“軍師認為除下邳治所之外,應該重點在哪里屯田?”
劉備問出這個關鍵問題。
下邳是徐州治所自然要資源傾斜。
而徐州其他地方屯田,自然也得選一個適合的地方,進行資源傾斜。
這里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土壤是否肥沃,還要考慮當地的政治環境,人口是否足備,自然環境是否適宜等等問題。
“自然是廣陵了。”
李翊首推廣陵。
此地本身是平原,多河流湖泊,在適合種田不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