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頂住!”
“不許退!不許退!”
淳于瓊聲嘶力竭的大吼,見有不少袁軍已心生怯意,遂掣劍連斬了數員逃兵。
他萬沒想到,這河南軍的戰力竟會如此之強。
這種強大,不是一種武力的強。
而是一種勢能的強。
這些士兵,一個個奮不顧身,忘身死戰。
幾乎全是奔著拼命來的。
他們就好像是腦子一熱,為了一股勁而來。
仿佛在說,我可以不活,但你必須死。
淳于瓊打了一輩子仗,勇猛的士兵也不是沒有見過。
但像這種不要命的兵子,他確實是第一次見著。
究竟是怎樣的意志力,支撐著他們的身軀向前?
……
這邊烏巢正打的如火如荼。
天大的動靜,早已驚動了不遠處的袁軍大營。
早有探馬將烏巢軍情,報給袁紹。
袁紹于睡夢中被驚醒,即披甲出營來看。
遙遙便望見正北上,火光滿天,濃煙直飛。
袁紹也顧不得盤查,急召文武諸官齊來帳中,商議遣兵救援之宜。
張郃、高覽等將,聞說是李翊親自領兵前去烏巢劫營的消息,齊齊向袁紹諫言道:
“李翊足智多謀,用兵如神。”
“更兼河南兵精,此去必破瓊軍,下烏巢。”
“若瓊軍破,則主公事去矣。”
“宜急引兵救之,不可延誤。”
話落,張郃與高覽一齊拱手:
“某與高覽(張郃)同往救之,必能解烏巢之急!”
袁紹從其言,正欲命張郃、高覽領兵去救烏巢。
郭圖卻在旁側,搖了搖頭:
“非也非也,郃之計非也。”
在郭圖看來,人家打哪你救哪。
這技術含金量體現在哪?
“我有一計,可生擒曹劉!”
袁紹忙問,“快說!”
郭圖乃快速說道:
“李翊親往劫糧,精銳盡出,官渡大寨,必然空虛。”
“派兵救烏巢,擒得李翊有甚好處?”
“明公之大敵乃曹操、劉備也,非是李翊。”
“今可縱兵先擊官渡大寨,李翊聞之,必速還來救。”
“此乃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不救而自解,郭圖覺得他這個計策明顯更有技術含量。
張郃急忙爭辯道:
“李翊多謀善斷,今既總督兩軍軍事,豈無便宜行事之權?”
“彼既然外出,必為內備,以防不虞。”
“官渡大營固而難攻,今若攻官渡而不拔。”
“而淳于瓊等皆見獲,吾屬豈非盡為虜乎?”
張郃爭辯的也是有理有據。
烏巢關乎袁軍剩下的糧食,如果你不去救,結果官渡也沒打下來。
那咱們豈不是一點優勢都沒了?
全完犢子了!
這是一道選擇題。
到底是救烏巢,還是派兵去偷官渡。
時年五十二歲的袁紹,再一次來到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抉擇中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袁紹身上,等待他下達命令。
最終袁紹下定的決心是——
我全都要!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