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兒在這里土生土長,不到最后時刻,誰又愿意背井離鄉呢?
時有人聞說,新上任的冀州牧李翊,領兵來了河間國。
成平縣縣民乃相互商議:
“人言李郯侯乃仁義君子,重視民生。”
“今袁家兄弟同室操戈,我等走投無路,何不去投李郯侯?”
商議既定,縣民們扶老攜幼,約莫千人眾。
直往李翊大帳而去。
早有人報知李翊,李翊遂停下筆墨。
親自出迎,見著百姓成群結隊而來,便問其來歷。
縣民之中有年長者,出來答說:
“吾等是成平縣的百姓,因袁譚在河間大肆征兵。”
“數月下來,河間人走得走,逃得逃。”
“只剩下我等走不動道的,不知該去往何處。”
“聞說使君仁義愛民,吾等特來尋求使君庇護。”
李翊見此,乃親自扶這名老者起身,道:
“既如此,吾護送爾等回縣。”
“保管無人能強征你們入伍。”
于是,下令拔營,全軍進駐成平去。
眾民大喜,連連拜謝。
甄堯忙問:
“君侯不是想坐觀二袁兒爭斗么,如今怎么這么快便進兵了?”
李翊解釋說:
“在成平觀望亦無不可。”
于是全軍拔營,入駐成平縣。
進縣之時,李翊又下令:
“進城之后,不得搶奪百姓財物、淫人妻女。”
“違令者,立斬不赦。”
于是,軍民震服。
成平百姓見著李翊軍法嚴明,又對比二袁兒的所作所為,無不感慨唏噓。
紛紛感嘆,袁尚、袁譚哪里有乃父風范?
這河北大地,是該換個人當家做主了。
這位李使君,仁義愛民,又聽說是袁家女婿。
忠于他,也就是忠于袁氏。
簡直兩全其美。
就在成平百姓,七嘴八舌,討論著這位新來的冀州牧時。
街道上,走來幾個人。
這些人身著富貴,不比其他百姓。
而領頭之人,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
直接往李翊方向走來,被許褚等護衛遠遠攔住。
那男子笑臉相迎,言說是找李翊的。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
李翊揮了揮手,示意許褚放那男子進來。
許褚等眾乃讓開道路。
那男子連連謝過,跌跌撞撞,滿臉堆笑地跑到李翊面前行禮。
“……見過使君,見過使君。”
李翊上下打量一眼,這男子居然穿的是紫色衣服。
由于紫色在古代是很難染的顏色,屬于非常貴重。
李翊暗忖,自己自入成平以來,所見民眾大多面色蠟黃,臉有饑色。
這男子怎得獨肥?
還著紫衣?
“……汝是何人?”
李翊望著他,澹澹問。
男子弓著腰,不敢挺直身板與李翊對話,笑著說:
“……回稟使君,小人是這成平的成平長。”
哦?
李翊眉梢一揚,反倒笑了:
“難怪你如此獨肥,原來是這成平縣的縣令啊。”
成平長嘿嘿說道:
“慚愧,慚愧,讓使君見笑話了。”
原來,就在半個時辰前,這名成平長還在府里大塊朵頤吃肉。
是縣丞匆匆忙忙地趕來,告訴他。
說是新上任的冀州牧,蒞臨咱們成平縣了。
您作為縣一把手,還不出去拜見這位省一把手。
怎還有心思在這里喝酒吃肉?
那成平長聞言,果然覺得手里的酒肉不香了。
連忙帶著幾名縣官兒,出見李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