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頓接到傳書之后,即下令道:
“可召諸王前來議事!”
未過多久,統領烏桓部眾八百余落的汗魯王烏延率大兵先至。
隨后又是來自遼東屬國的峭王蘇仆延,其所統部眾多達一千余落。
他們都是勇敢強健又懂計謀之人,并非一味的蠻族莽夫。
蹋頓先迎了汗魯王與峭王,這兩位是烏桓諸部中實力最強橫的首領。
二王到后,問其緣由,蹋頓如實說了。
二王又道:
“可先喚單于至,再作商議。”
烏延、蘇仆延所提到的單于,便是烏桓單于樓班。
烏桓內部的關系聽起來就很復雜。
一堆王,還有個單于。
其實主要在于烏桓部落首領眾多,大伙兒沒有一個明確的大統領,便各自稱王。
早在漢靈帝劉宏時期,當時的烏桓首領丘力居,統領五千多戶烏桓部。
算是諸部當中,實力比較強盛的一部了。
而這位樓班,便是丘力居的兒子。
至于蹋頓,其實他是丘力居的從子。
只不過彼時樓班年幼,按照游牧的傳統,當然便由能力更加強大的蹋頓繼承了王位了。
此事在eu4也有記載:
——“孩子豈能繼承汗位!”
不過,烏桓人畢竟受漢化影響比較深。
雖然蹋頓繼承了王位,但樓班并沒有被殺害。
相反,待樓班成年之后。
在峭王蘇仆延,汗魯王烏延等人的擁戴下,反倒立了樓班為烏桓單于。
按理說樓班既然成了單于,他便是烏桓諸部的大首領。
但軍政大權,卻依然掌握在其從兄蹋頓手中。
總之,烏桓人內部的關系是比較混亂的。
基本上個個都是“有槍有炮”,若換作漢人政權,早就干起來了。
但這幾支烏桓部,竟意外的很團結,以此凝聚出了相當強大的力量。
眼下蘇仆延與烏延都支持讓樓班一起參與到此次迎接袁氏的會議中來。
他們也是希望能夠讓這位小單于,幫忙制衡一下蹋頓的實力。
蹋頓從其言,即命人將其弟弟請來。
少時,單于樓班至。
蹋頓將適才的話語,再次說一遍給樓班聽。
樓班聽完,乃道:
“袁氏樹恩于烏桓部,今袁氏受難,我等不可見死不救。”
蹋頓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于是又問烏延、蘇仆延的意見。
“未知汗魯王、峭王對此有無意見?”
二人對視一眼,旋即回道:
“既然單于與大王皆無意見,我等自然也無意見。”
“可速速迎袁氏進遼西,以免遲則生變。”
商議既定,烏桓人將袁氏兄弟迎入遼西郡。
袁尚、袁熙成功入了三郡烏桓,被蹋頓、樓班待為上賓。
而隨著袁氏兄弟一起來的,還有他們從冀州、幽州帶來的十余萬官民等大量追隨者。
如此一來,蹋頓得以指揮的烏桓和漢族人口多達三十余萬眾。
一時間,威震遼東。
既得了漢族人口,與袁氏兄弟的幫助。
蹋頓便有了向中原內部用兵的打算,卻又忌憚中原人的武力,而不敢輕動。
袁尚乃出言諫道:
“吾在河北追隨者極多,今若早早用兵,必有大量軍民揭竿而起。”
“若是猶豫不決,遷延日久,仇恨便會放下。”
“到那時,大王想進兵都難了。”
言外之意,李翊在河北的宣傳攻勢也十分迅猛。
袁尚擔心過不了兩年,河北軍民便會倒在李翊的“糖衣炮彈”之下,從而忘卻他們袁氏的舊恩。
聽到這番話后,蹋頓乃斷絕猶豫,正式決定向中原用兵。
公元203年,正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