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翊領軍走盧龍口,繞道襲取遼西柳城。
早有探報將李翊軍的行蹤報給烏桓王蹋頓。
蹋頓共起兩萬人眾,趕往白狼山截斷李翊軍行軍路線。
時李翊手中僅一萬人馬,后續兩萬人馬還在后面。
于是眾人皆勸李翊不用著急急攻,先等后面大部隊到了,會合一處,然后一舉擊之。
則烏桓可破,蹋頓之首可取也。
李翊持望遠鏡眺之,見烏桓部眾方至,陣型尚未聚攏。
又回眸望一眼身后跟來的戰將:
——呂布、張飛、張遼、張繡、黃忠、馬超等。
見此,李翊乃謂眾人道:
“今敵軍方至,軍隊不整,陣型未成。”
“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賊不難破。”
話落,問眾人道,“誰敢出戰?”
此言一出,眾將皆是斗志昂揚,群情振奮。
呂布率先請戰:
“……君侯,布愿為先鋒,直取踏頓首級!”
馬超亦不甘示弱:
“超愿隨呂將軍一同出戰,定叫烏桓賊子有來無回!”
張飛嗔目怒吼:
“俺老張早就手癢了,今日定要殺他個痛快!”
黃忠撫須笑道:
“老夫雖然年邁,但弓馬嫻熟,箭矢猶鋒,愿為大軍押陣。”
張遼、張繡則沉穩地分析道:
“蹋頓雖勇,然久居塞外,不習兵法。”
“我二人愿分領一隊騎兵,側翼包抄,斷敵后路。”
眾人之所以如此斗志昂揚,是因為大家都清楚一件事。
遠征遼東,本身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
可如今尚未至柳城,迎面便撞上了踏頓的主力部隊。
大家明白,只要他們沖上去把踏頓給砍死。
……那么這場戰爭就結束了。
見大伙兒戰意正濃,李翊大喜過望,遂下令全軍突擊,直取踏頓中陣。
只聞得一聲號響,呂布、馬超、張飛、黃忠四將齊出。
排山倒海似的,分四路下山,奮力直突。
張繡、張遼各領涼州鐵騎、并州精騎分左右兩翼殺出,急攻烏桓軍陣。
烏桓人見漢軍忽然攻來,無不感到意外。
因為他們的人數比漢軍要多,原本以為漢軍應該會防守反擊,不敢主動出擊。
遂眾人皆不以為備。
不曾想漢人說下山就下山,打得他們一點防備都沒有。
蹋頓見此情景,只得倉促應戰。
組織烏桓騎兵反擊。
這邊呂布一馬當先,方天畫戟揮舞如風。
戟把掃過之處,烏桓騎兵紛紛落馬。
馬超白袍銀甲,挺槍躍馬,如入無人之境。
張飛一聲咆哮,似驅虎入羊群。
老將軍黃忠拈弓搭箭,箭無虛發,游走騎射,烏桓將領應聲而倒。
不到半刻鐘時間,烏桓將領已死十數人。
烏桓軍遮攔不住漢軍攻勢,自相大亂。
似無頭蒼蠅般在人群中亂竄。
落馬者,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烏桓軍兵敗如山倒。
蹋頓見大勢已去,心中慌亂,撥馬急走。
迎面撞上一將,威武雄壯,殺氣凜凜。
“……雁門張文遠在此!”
張遼暴喝一聲,拍馬趕至。
手起刀落,一刀斬下。
蹋頓慘叫一聲,人頭落地,當場斃命。
袁尚、袁熙見蹋頓已死,嚇的魂飛魄散,肝膽俱裂。
在親衛的掩護下,幅巾單衣,慌忙望東而逃。
主心骨或死或散,余眾皆望風披靡。
難攖漢軍英風,被漢軍殺得丟盔棄甲,血流滿地。
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