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翊得了關羽的青州之兵,立馬向遼東進發,興師問罪。
一路對外宣諭,只問罪于公孫度,其余一概不問。
公孫度得了消息,心中也有幾分忌憚。
便聚眾人商議,能否使用緩兵之計,將李翊穩住。
畢竟李翊遠征遼東,耽誤的越久,對他也就越不利。
眾人便問,如何穩住李翊。
公孫度道:
“孤命人告知李翊,言說欲斬二袁頭,請他勿發兵寇地。”
“只要李翊暫時停止進軍,我卻一面整頓軍馬,一面發兵據守遼遂。”
按照公孫度的想法,用這招緩兵之計,將李翊暫時拖住。
如此一來,
他既有時間準備,又能夠消耗李翊的糧草,同時還能假二袁兒之手,為自己守遼東。
可謂是一箭三雕。
商議既定,公孫度即吩咐諸人照此計辦理。
眾人退下,不想公孫度欲“殺”二袁兒獻媚李翊的消息不脛而走。
袁尚、袁熙信以為真,即聚手下人馬商議。
袁尚密謂袁熙說道:
“公孫度素不敬我袁氏,今寄人籬下,彼欲殺吾等交好劉備。”
“若不先動手,必為公孫度害也!”
袁熙卻有些猶豫,躊躇道:
“然遼東軍兵數萬,我等手中人馬不足兩千。”
“若欲相圖,絕非萬安之策也。”
袁尚再道:
“正因遼東有數萬兵馬,才足以與劉備爭衡。”
“今正好殺公孫度而奪其地,待養成氣力而抗中原。”
“復河北有望也。”
商議已定,二人乃入見公孫度。
公孫度暫留二人于驛館之中,卻有旁人告知二袁兒將有反意。
公孫度驚,獰聲道:
“吾留袁兒,是為我抗衡李翊之用也。”
“此賊竟忘恩負義,欲奪我基業耶!”
于是,便有殺二袁兒之心。
乃伏刀斧手于衣壁之中,使二袁入見。
相見禮畢,命坐。
時天氣嚴寒,袁尚見床榻之上并無茵褥,便謂公孫度道:
“愿鋪坐席取暖。”
公孫度嗔目而言:
“汝二人頭顱,將遠行萬里,要席何用?”
袁尚大驚,心知事情已泄,乃拔劍在手,高呼:
“殺賊!”
左右人即紛紛掣劍,欲要上前搏殺。
不想公孫度早有準備,只冷冷笑道:
“左右何不下手!”
話落,四下里刀斧手齊出。
將二袁兒一行之眾盡數砍作肉醬,又將袁兒首級梟下,盛貯于木匣之中。
武士將木匣奉于公孫度,公孫度俯視匣中頭顱,輕蔑地說道:
“小賊欲害我,殊不知孤欲殺汝二人,如殺草芥乎?”
陽儀、柳毅等眾入內,急問袁兒已死,該如何是好。
公孫度乃解釋道:
“吾本不欲殺此二人,奈何二人圖謀不軌。”
“今不得已殺之,可將首級赍于李翊處,好叫其暫緩進兵。”
眾從其言,即將袁尚、袁熙之頭送于李翊處。
時李翊進兵入遼東,方過小遼河,便收到了公孫度發來的二袁首級。
李翊命人查驗,果然是二袁首級。
如此一來,河北袁氏降得降、死得死。
基本被李翊消除。
既得二袁首,或有人諫曰:
“遼東苦寒,征伐無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