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若棄襄平,而走高句驪。”
“孤難道不會被遼民恥笑嗎?”
公孫度到底是放不下當了這么多年“東北王”的自尊心。
還是決定堅守襄平,跟李翊拼一拼消耗。
于是下令死守城池,閉門堅守不出。
李翊乃命大軍將襄平城圍住。
由于兵少,李翊擔心圍不死,讓公孫度僥幸逃脫。
遂命人在城外,四面挖壕溝。
如此一來,城內之人便不容易逃走了。
大軍便這樣圍了襄平城一月之久。
時值春末夏初,天降大雨。
一連下了半個月,遼水暴漲,平地數尺。
竟將整個中遼郡都給淹沒了。
于是征遼兵皆心中生懼,唯恐沒于大水之中。
眾皆行坐不安,遂紛紛入帳,告李翊道:
“如今雨水不住,營中泥濘不堪。”
“不妨將大營遷至高處,好避洪水。”
李翊大怒,叱道:
“捉公孫度只在旦夕,如若移營,敵軍便有了防備。”
“我大軍一月努力,盡付東流矣!”
“如有再有言移營者,立斬!”
眾人只得喏喏而退。
李翊為防止眾人繼續抱怨,便親自將自己的帥帳移到低處。
與將士們同吃同住。
由于地面潮濕,李翊的鞋子里盡是泥水。
眾兵士感念李翊之德,遂紛紛不再抱怨。
是日,麋竺運糧船至。
李翊忙問麋竺道:
“向者別駕運糧至遼東屬國時,來去兩月。”
“今日我大軍行至更遠處,別駕如何不過一月有余,便將軍糧送到?”
麋竺乃解釋道:
“只因會逢霖潦,大水平地數尺。”
“我運糧船隊無須登陸,直從遼河口入,便能行至襄平城下。”
眾人聽罷,無不驚嘆。
難怪麋竺的船隊這次如此之快,原來他們連著陸都不需要了,直接便將船隊給駛進內陸了。
這遼東的氣候,可真令人感慨。
就連李翊心中也在暗忖,難怪古時東北開發如此之難。
就這鬼天氣,有哪個封建統治者愿意在這里折騰呢?
回到溫暖的南方不香嗎?
北方太冷,冬天的降水都以冰雪狀態積存下來。
由于蒸發量少,春天的降雨也跟著少。
只能靠冰雪融化形成凌汛。
而凌汛又都是沿著河水發洪。
導致有河的地方澇死,沒河的地方旱死。
這也是劉備十分反對在遼東大舉用兵的主要原因。
在劉備看來,即便你收復遼東,把這里的土地給開墾好了。
但依然需要通過海路,才能把這里的物資與兵源給輸送出去。
否則即便你田地種的再好,靠著陸路運輸,也得走過一個長達四百里的遼西走廊。
莫說劉備,
試想誰愿意如此折騰,越過無人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平遼東呢?
李翊此戰也是頂著巨大的壓力,
萬一失敗,這些年積攢的名望便可能一掃而空。
所以這段時間他的脾氣也很不好,經常發怒批評屬下。
據下人回憶,他自侍奉李翊以來,未嘗見過其情緒如此激烈之狀。
好在提前得到了麋竺運來的最新一批糧草。
這使得李翊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氣,下令繼續圍城,不許移營。
眾人問何不強攻,李翊答:
“襄平者,公孫度竭遼東之資所營,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