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大善!”
“若用郯侯之法,的確可以充分調動起遼東民眾來。”
李翊彎唇笑道:
“既然諸公都沒有意見,便請擬定具體實施方案。”
“待吾裁決之后,即刻實施。”
這便是李翊要跟眾人商議的原因。
不是李翊須要經過劉曄等人的同意,而是一個方案的實施,不是光靠一張嘴就能真的實施下去。
具體的實施步驟,人員的調動安排,都需要手下人策應幫忙。
同時,要因地制宜,根據遼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只有集思廣益,才能治理好一方水土,一方人。
于是,眾人便聚在一間屋子里,徹夜籌定“以工代賑”的具體實施方案。
經過一晚上的努力,總算得以擬定初步草案。
名字為《遼東撫民策》,又叫《工賑三章》
其具體的方案為,
第一,興修水利。
發流民五千,浚遼河故道,日給粟三升。
河成之日,沿岸分田百頃,以渠為界,號曰“賑農渠”。
第二,軍屯改制。
選饑民健婦編為”營繕曲”。
使健婦上千山,采松木制弓弩,匠作與戍卒同餉。
凡參與城防修繕者,其家庭可優先納入軍屯體系,享受軍屬待遇。
第三,官辦工坊,吸納閑散勞力。
由遼東政府出錢,設立官營冶鐵、制鹽、織造等工坊。
第四,化胡為漢。
遼東本土生活著大量烏桓人、高句驪人、沃沮人、扶余人,以及漢人。
有漢人出面教學,教異族學漢話耕織,手工制造。
許編入戶籍,漸消夷夏之防。
招募流民從事生產。
按勞計酬,工錢以糧食、布帛或五銖錢支付。
這些方案,都是根據遼東當前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的。
既已敲定,即刻頒布實施。
……
《后漢書》載,“李侯更立《工賑三章》,饑者得其食,壯者得其業,公孫余黨無所裹脅。”
“遂使遼東民力不盡,國用不匱,邊患不生,可謂三善備焉!”
時有童謠傳唱,“李侯渠,活萬夫;襄平磚,保平安。”
……
終于,在處理完遼東諸事之后,李翊總算得以凱旋冀州。
劉備得知遼東平定,四郡全部收復的喜訊,自己也是興奮不已。
即上表奏請天子,封賞李翊等一行征遼功臣。
俯仰之間,暮去朝來。
冀州之民,聞說李翊凱旋。
無不簞食壺漿,夾道相迎。
只見李翊身著朱衣錦裘,騎玉馬而執金鞭。
腰間長劍寒如水,巖巖似拔竹之松。
道旁之民,認出是李翊,皆歡忭鼓舞。
歡呼聲玉軍樂凱歌相襯入耳,掩去嘯嘯長風。
只化作一腔熱忱。
張飛與李翊并馬而行,興奮地摩拳擦掌、
“這掌事總算是結束了,不知先生可有命人提前排下慶功宴。”
“俺老張肚里的酒蟲,可早就憋不住了。”
李翊微一頷首,對張飛揚起唇角:
“益德放心,戰時不讓你飲酒,是為了磨煉你的心性。”
“如今戰事結束,管教你喝個痛快!”
張飛大喜,連連道:
“還是先生知俺老張之心。”
“難得來冀州一趟,這此俺非得喝個三天三夜,大醉長眠不可!”
李翊揚了揚眉毛,話鋒一轉:
“只怕不行,這次慶功宴過后。”
“益德你即刻回徐州去!”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