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深吸一口氣,猶豫半晌,總算下定決心。
“……滿使之意,瑁已明了。”
“只是不知需要我做些什么?”
蔡瑁認真地問道。
滿寵當即為蔡瑁講清楚明日需要他說服劉表。
不是讓劉表接受曹劉同盟,而是要讓蔡瑁努力說服劉表接受“楚公”的稱號。
為何?
劉表是個什么人物,曹操又不是不知道。
典型的兩面派,喜歡作壁上觀,不讓荊州下場。
所以即便促成了曹劉同盟,曹操也不指望這同盟劉表能出多少力。
可如果劉表接受了楚公之位,性質就全然不同了。
劉表也成了“僭越”的一份子,你只能跟曹操是一條船上的螞蚱。
再想劃水,是絕對行不通的。
這便是曹操所打的如意算盤。
次日,
滿寵奉曹操命,攜楚公璽綬入襄陽,進言曰:
“今劉備跨青、冀、徐三州,擁甲百萬,虎視中原。”
“河北袁氏已滅,劉備必吞江南。”
“曹公鎮河南,與荊楚互為表里,唇齒相依,”
“理當同心協力,共抗暴政。”
滿寵上來便直抒胸臆,闡明了自己此來就是奉曹公命令,來找劉表結盟的。
“劉備以疏宗稱王,公為宗室何得不王耶?”
“然魏公以為,我等身為漢臣,理當承漢爵。”
“故魏公愿與明公共分其地,表奏天子,封君為楚公,永鎮江南。”
說罷將大印獻上,侍從接過,奉給劉表。
劉表撫印沉吟,未即應答,然目中卻有喜色。
蔡瑁見此,果斷出列,朗聲說道:
“主公!”
“劉備者,世之梟雄也。”
“李翊者,誠奸詐之徒,比張儀更為無恥。”
“此前許諾主公以豫章表奏之權,敷衍了事。”
“孫權侵占廬江,劉備也坐視不理。”
“他劉備也不想想,若非我荊州每年向徐州輸送大量糧食。”
“劉備何以滅袁紹?”
“當初若不是我荊州出售艨艟斗艦給徐州,徐州又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建造一支橫行湖海的水軍?”
“如今劉備已平河北,早晚侵吞江南,明公不可不慎,不可不防吶!”
雖說蔡瑁是受了曹操的好處,才這樣說話,但說的也確實是在理。
李翊當年效仿張儀,連番戲耍劉表這個楚懷王。
賣了戰船,送了艄公水手,交易了百萬斛糧秣給徐州。
結果連江東半寸土地都沒有得到,這件事幾乎被荊州人視為是一種奇恥大辱。
以至于楚公之號按在劉表身上,竟顯得都有些諷刺。
不過劉表本人對蔡瑁站出來的發言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劉表這個人是真的有野心。
比如舉行只有天子才能主持的祭祀天地活動,住所、服飾、車輛都有僭越的行為。
劉表曾經還讓避難于荊州的朝廷雅樂郎杜夔,為他演奏天子雅樂。
但遭到了杜夔的拒絕。
他認為這是天子所用的,臣子不能享用。
更有意思的是,
劉表自己想當皇帝,反而向朝廷舉報益州牧劉焉違規,有不臣之心。
不知他是擔心劉焉搶先稱帝呢,還是因不能阻止劉焉。
反而從劉焉處得到啟發,也開始有了非分之想。
如今有野心的劉表見劉備率先一步稱王,內心里是非常不爽的。
同為漢室宗親,為什么劉表、劉璋不敢稱王。
因為他們都是西漢魯恭王劉余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