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臣觀之,李翊所以為此。”
“一者,假手胡虜而不自出,使我魏國伐之無名。”
“二者,劉表坐擁荊襄,若我輕啟戰端,恐其未必肯出兵相助,反要坐觀成敗。”
“三者,近聞孫權近日與徐州交往頻繁。”
“東吳在廬江大肆整頓水師,若見中原生亂,恐襲淮南……”
“我軍一要忌劉表觀望,二要忌師出無名,三要忌兩線作戰。”
“有此三忌,惟明公審度之。”
曹操眉宇間一川不平,低頭陷入了沉思。
郭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既是曹操與劉表簽訂的是“互保”條約。
即當有一方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之時,另一方將無條件參戰。
可如今,是曹操主動要打出去,以劉表的性格,他愿不愿意出兵相助呢?
尤其曹操要打得還是冀州。
冀州殷富,對曹操來說當然有打的必要。
可劉表是個精細的人,他從中分不到半點好處。
哪里會幫你曹操去打冀州?
“……也罷。”
聽完郭嘉的分析,曹操乃換了一個思路。
“即命曹洪率兵兩萬,出壺關,進軍晉陽。”
“然后命于禁引步騎一萬,扼守河內,斷其歸路。”
“孤自率大軍萬人,隨后北上!”
既然曹操伐齊國,師出無名,那討伐馬超總該是有理由的。
且看那李翊會不會插手,如若插手,便是對魏宣戰。
這樣一來,他也好拉劉表入場。
與曹操而言,都不求荊州下場參戰。
只要荊州肯拿出錢糧,器械出來支援他。
曹操就有挑戰齊國的底氣。
于是魏國整頓軍馬,準備討伐馬超。
并州告急,早早聞到風聲的馬超,急忙遣使至渤海。
告知李翊此事,言道:
“魏舉國來攻,超獨力難支。”
“丞相若不相救,并州必陷,河北門戶洞開矣!”
馬超按照李翊的吩咐,在魏國邊境上挑起了戰端。
現在魏國真給你來個線下真實,馬超還是有點慫的。
畢竟并州的實力,根本擋不住魏國的傾力一擊。
面對馬超的求助,李翊做了一些工作。
一,先上奏朝廷,請天子下詔。
稱匈奴已受招安,早就成了大漢的內屬國。
譴責曹操伐王化之師。
二,遣甄家組織商隊,秘密向并州運送糧秣器械。
三,使黑山張燕,舉兵呼應。
協助馬超,共御魏兵。
譴責曹操的行為,只是占個名義。
后面兩項,才是對馬超實打實的幫助。
得到了李翊的資助,有錢有糧。
又有黑山軍幫助,馬超底氣一下子便足了起來。
他現在不僅要守住并州,更要一舉拿下,奪回并州的上黨。
此前瓜分領土時,上黨因為被曹兵先占了,李翊便順水推舟讓給了曹操。
現在竟然開戰,馬超就想把上黨給奪回來。
不是因為上黨有多富,而是因為上黨的壺關是重要隘口。
聽說馬超率兵主動出擊,消息傳回曹操處。
曹操怒不可遏:
“吾不去找他,他倒還敢來找我!”
于是,即刻發兵拒敵。
雙方戰于上黨。
馬超引軍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曹操親自提兵叩壺關,教人砍伐樹木。
起立排柵,分作三寨。
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淵,曹操自居中寨。
次日,曹操引三寨大小將校,出了壺關,正遇著馬超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