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東吳弱小,齊魏兩國都得罪不得。
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茍著發育,等待像這樣奪取廬江的機會。
劉備見曹操如此能沉住氣,亦是頗感震驚,乃問孔明說道:
“曹操于孫權不予征伐,先生如何看?”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對曰:
“大王當浮一大白!”
劉備詫異,他原計劃是希望曹操征伐東吳。
使得魏國在與齊國競爭發育之時,疲于奔命。
最后兩國生產力越拉越大,劉備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吞并魏國。
可曹操的隱忍不發,的確令劉備有些始料未及。
諸葛亮分析道:
“廬江乃乃淮南鎖鑰,今歸東吳,曹操失一糧倉。”
“如斷一臂,于齊有利。”
“孫權懼報復而益親我,此畏威懷德之效。”
“吾料孫權必不為魏所攏。”
“李丞相所定之國策,乃固根制本。”
“今馬超興于上黨,孫吳崛起于淮南。”
“曹操已失其勢,吾料漢室必興于大王之手。”
劉備大喜過望。
乃使賀孫權得廬江,又贈戰船三十艘,陽示支援。
不表。
……
冀州,渤海。
就在曹操為南北兩處的戰事,急得焦頭爛額之時。
李翊正在全力與民生息,休養國力。
自甄家舉家搬遷至渤海后,李翊又親自接待了甄堯之母張氏。
給足了甄家面子,進一步提高了甄家的商界地位。
然后,接著這個機會,李翊又單獨找到張夫人,問道:
“夫人誠乃巾幗雄杰,久著河北商界之望。。”
“今欲煩請夫人,召冀州諸賈。”
“擇其重信義者,選資財雄厚之家,來我渤海。”
張氏便躬身問:
“妾自先夫棄世,獨力撐持門戶,幸得商界同仁抬愛。”
“若下帖相召,想必不至推辭。”
“惟丞相此番大集商賈于渤海,未知有何深謀?”
“妾愿聞其詳。”
商界也有商界的規矩,越是有勢力的,越不能明著坑同行。
尤其是要摻和政治的時候。
即便是李翊貴為丞相,張氏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詢問細節。
“……哈哈。”
“張夫人勿憂,翊并非不懷好意。”
“只是單純想宴請冀州諸賈來我渤海飲宴,僅此而已。”
飲宴?
張夫人眼睛骨碌碌一轉,商人最是精明。
她當然不會聽信李翊的一面之詞。
乃俯身向李翊拜道:
“妾家若無丞相力保,早為曹賊所擄。”
“甄家永念丞相恩情,絕不反叛。”
“惟望丞相以實言相告,但有用我甄家之處。”
“甄家自當肝腦涂地。”
張氏向李翊表忠心,表示相府不管有什么安排,他們都會努力配合。
但李翊依然只是說道:
“今欲借夫人之力,宴請冀州諸商魁,僅此而已。”
“夫人當知,寒荊麋氏本商門之女,其兄現居齊國上卿要職。”
微微一頓,又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
“令郎資質穎秀,大可栽培。”
“吾欲為其遷升久矣,恨不逢其時耳。”
話暗示到了這個地步,張氏再無任何顧慮。
罷了,李丞相不愿說就不愿說唄。
就算真賭上甄家的商界名譽,害了冀州的同行,那只能怪你們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