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是說于禁有勇有謀。
這樣一個能力杰出的人,即使是在曹營也能混到高位。
曹操思考再三,乃同意了于禁的請戰請求。
“……也罷。”
“汝南之困,非文則不能解也。”
“只是自關羽威震河北以來,未逢對手。”
“文則須小心應對,不可輕敵。”
于禁拱手道:
“臣定效犬馬之勞,解汝南之圍。”
曹操大喜,即加封于禁為征南將軍。
命他督各路兵馬,共計三萬人,火速前去解汝南之圍。
于禁領命去了。
曹操望著他的背影,長舒一口氣,顧謂群臣說道:
“只盼文則能退了關羽,否則孤在北方心不能安。”
要說壓力,曹操可謂是自面袁紹以來,第二次感受到壓力山大。
趁著李翊北上撫定幽州之時,曹操其實是想趁機來奪取東冀州的。
正是李翊只是率了幾十人離開,大軍都留在冀州。
守將基本是張郃、高覽、徐晃、張遼、黃忠等輩。
兵力充足,將猛多謀。
曹操也不敢輕進,只能先按住陣勢,等李翊先出招。
正說之時,人報李翊興軍五萬,命張遼、徐晃、黃忠為先鋒。
分兵三路,直奔魏國而來。
曹操聞之大驚:
“李翊來的如此快耶!”
眼下南方戰事撲朔迷離,北方戰場上曹操可不能掉鏈子。
當下也不敢輕敵,親自點了五萬兵馬,來戰李翊。
五萬對五萬,優勢懟平。
是年,夏初六月。
魏國東線戰場的總司令乃是夏侯淵。
他是接替曹仁的任務,來這里防備齊國大軍。
由于已經接到消息說,曹操親自領兵來援。
所以夏侯淵選擇了堅守不戰,并命前線城邑,務必嚴防死守。
撐到曹操大軍到來。
李翊整合好大軍之后,便開始對魏地發起猛攻。
大軍過處,一路連拔數座城邑。
由于魏國與李翊的冀州毗鄰著。
所以曹操在東部,修筑了大量城邑,就是為了防止開戰時,魏國得不到緩沖。
對此,李翊便下令大軍過處,一律圍三缺一。
即圍住城池三面,留一個缺口,給魏軍逃跑的希望。
只要魏軍認為有機會逃走,就不會跟齊軍死磕。
這樣做,僅僅是為了追求拔城效率。
靠著圍三缺一的戰術,李翊軍幾乎是勢如破竹。
連撥數座城邑。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城。
本來就是曹操臨時修建,也沒指望它們能擋住李翊大軍。
無非就是希望它們幫自己拖慢李翊行軍的步伐,好給自己準備的時間罷了。
真正的大城,乃是前線夏侯淵所在的館陶。
李翊差人打聽清楚之后,便欲進軍。
忽報齊王至!
李翊一驚,即率麾下文武,來謁見齊王。
“臣李翊,參見齊王殿下。”
李翊率先參拜,身后武將齊刷刷跪地,高呼:
“參見齊王千歲!”
“……眾卿平身。”
劉備一揮衣袍,笑呵呵地上前,將李翊攙扶起身。
“丞相在北境征戰,多經風霜之勞。”
“苦了你也。”
劉備執李翊手,拍了拍,嘉獎他的勤勉。
李翊當即拱手回道:
“此臣分內之事也,大王言之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