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人生中許多事情,它并不一定就會按劇本走。
李翊便走至劉備身前,勸慰道:
“……大王,其實元直也是出于好意。”
“吾在北方尚有五萬人馬,算上大王的軍隊,足有七、八萬有余。”
“依臣之見,可納元直之計。”
“分撥兩萬人馬出來,一萬駐守瑯琊,一萬駐守濟南。”
“如此一來,曹軍除了南北兩線之外,必不敢對其余郡縣發動進攻。”
“我等便能安心應付南北戰場,無后顧之憂也。”
其實,劉備就是想堂堂正正的跟曹操打上一架。
為何?
劉備是什么脾氣?
當初剛來徐州救陶謙時,在郯縣被曹操虐慘了。
可是劉備不服啊。
當時他手上才多少人,你曹操多少人。
這么多年過去了,兩家有過蜜月期、有過冷戰期。
唯獨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全面戰爭期。
劉備等了十年,整整十年。
就是為了等一個跟曹操正面對決,公平競爭的機會。
十年啊,
你知道我這十年是怎么過來的嗎!
劉備心里憋著一口氣,結果徐庶說讓他分兵,他因此不高興。
而李翊看出了老劉那點心思。
便換了一種說法,說現在讓你分兵,是為了防止曹軍從其他郡縣搞偷襲。
我們分兵駐扎瑯琊、濟南,就把戰場給堵死了。
老劉你也能夠堂堂正正地跟曹操一較高下了。
同一個目的,不同的說辭。
劉備顯然更喜歡后者。
“……善,丞相之言,言之有理。”
“寡人且分兵兩萬,派去瑯琊、濟南。”
分兵過后,李翊也非常識趣地將大軍指揮權交給了劉備。
現在劉備便是北方戰場的總司令了。
他當即下令,全軍進駐館陶。
館陶是魏國邊境的第一個重鎮,可以算是魏國的門戶。
它左傍清河,右邊是重要的農田帶。
不論是戰略位置,還是經濟生態位,都十分重要。
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即,玄德下了寨。
召諸將過來商議,說道:
“魏國館陶,乃魏地門戶,糧草積聚之所也。”
“若得此邑,清河沿水之路,可暢通無阻。”
“只是寡人聞館陶守將,乃魏國名將夏侯淵。”
“此人乃曹操連襟兄弟,作戰勇猛,深諳兵法。”
“不知諸位將軍,有誰敢為寡人先取館陶?”
話音方落,眾將皆欲欲躍試。
“末將愿往!”
“末將愿往!”
“……休要與我相爭!”
眾將士爭得頭破血流,一度快要拔劍相向了。
畢竟這是齊王劉備親自來前線。
立了什么功,封賞啥的都能馬上兌現。
劉備對這個氛圍還是很滿意的。
行軍打仗嘛,這是他想要的精神氣。
“夏侯淵乃魏之名將,依吾看來,須遣一經驗豐富的老將。”
“才看是夏侯淵的敵手。”
李翊在一旁說道。
“老將愿往!”
聽到李翊的話,一將應聲出列。
眾人視之,乃黃忠也。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