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退回寨中,眾將皆來看望。
關羽便道:
“大丈夫縱橫天下,何懼刀槍斧箭?”
“今日不過被一流矢所中,豈可誤我軍中大事?”
遂命趙云率本部軍馬,前去攻打新城。
陳登在旁側,諫道:
“目今大水已退,曹仁并未棄城。”
“我白日觀新城時,見城頭守備森嚴,軍民上下一心。”
“足見曹仁已做足準備,專待我軍來攻。”
“不若先退回徐州,別待商議。”
掘開淮水,有兩個戰略目的。
第一個,就是拿大水當攻城錘,轟開安陽城門。
可以說,第一個戰略目標圓滿完成。
安陽城被毀,于禁七軍受降。
第二個戰略目的,就是通過安陽戰事,震懾曹仁所在的新城守軍。
只有曹仁等人害怕了,棄城而走。
那么南征軍便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將新城給收入囊中。
汝南戰事也宣告著完全勝利。
但就目前來看,第二個戰略目標并未實現。
曹仁不僅沒有被嚇走,反倒是修筑城防,團結眾將。
拼死守衛城池。
既然目的沒有達成,陳登便建議先收取眼前的戰果,退回徐州再作商議。
關羽聞言大怒,叱道:
“吾取新城,只在目前。”
“取了新城,即當長驅大進,徑到潁川。”
“剿滅曹賊,以安漢室。”
“曹仁不過一守戶之犬,豈吾敵手耶?”
“汝等再敢以此惑言,慢吾軍心,以軍法論處!”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大伙兒都沒想到,關羽居然想趁著此次大勝,直取曹操的潁川。
那里是曹操的核心領地,有重兵把守。
我們在汝南能取得這樣的戰果已十分不易,及時消化掉這些土地才是上策。
不想關羽居然想一步到位,滅了曹操。
這未免就有點太夸張了。
饒是豪氣如陳元龍,都覺得關羽這個想法有點不切實際。
急忙諫道:
“將軍神威,天下震動。”
“今雖降于禁七軍,然我師遠征,糧道懸遠,日費千金。”
“更兼三萬降卒,日耗糧秣無數。”
“諸葛孔明十日來三令五申:‘新城可速取則取,不可則暫退沛地,以紓糧困。”
后勤一直是諸葛亮在負責,他早在一旬前就提醒了前線軍士。
說新城能速取就速取,速取不了,至少得先退回沛地。
減少后勤運輸壓力,不然真的要堅持不下去了。
陳登拿出諸葛亮的送來的書信,證明情況屬實。
“今新城猶在曹仁之手,將軍不思破城之策,反欲遠征潁川,豈非舍近求遠乎?”
“且曹操雖敗,根基猶固。”
“潁川乃其根本,必以死守。”
“我軍若孤軍深入,恐蹈當年官渡袁紹之覆轍。”
“惟將軍審度之!”
關羽聞言不悅,嗔目怒道:
“元龍乃湖海之士,豪氣沖天,今何故畏首畏尾?”
“豈不聞項羽‘破釜沉舟’之勢乎?”
“我大軍只要進兵神速,縱然糧缺,亦能進取河南之地。”
“屆時,我主在北,與李丞相取河北之地。”
“河南、河北俱已光復,周邊諸侯,自然望風而降。”
“天下早日一統,黎庶亦可安樂。”
“此豈非美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