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禹、湯,以天下傳子。”
“而桀奔命于南巢,紂懸首于周旗,宗族盡滅。”
“禹湯豈愚于堯舜乎?乃私心所致也!”
“周公攝政,誅管叔、放蔡叔,使兄弟相殘。”
“若使周公早甘藜藿之食,棲蓬蒿之下,何至于骨肉相害?”
“譬如公子來此,聘我出山,不也是為了對付手足兄弟么?”
劉琦聞之,默然良久。
正是:
名利場中多禍患,
耕讀隴畝得安閑。
若使世人皆悟此,
何須刀兵亂江山?
劉琦聳了聳肩,嘆道:
“先生高見,非俗士所能及也。”
“只是先生若站在我這個位置,恐怕未必便能如此輕松說出此話來。”
“我不欲問世事,只恐世事卻要來問我。”
說完,悻悻地回去了。
走在半路時,忽有探報來報。
將蔡氏姐弟的陰謀,告訴了劉琦。
劉琦聞訊大驚,泣謂左右道:
“父親病危,奸人隔絕內外,斷我父子親情。”
“今又欲害我,如之奈何?”
左右人勸道:
“蔡氏勢大,襄陽已非公子可居之地。”
“不如暫避鋒芒,以待天時。”
劉琦含淚嘆道:
“父子之情,豈能斷絕?”
“然誠如諸公所言,若回襄陽,必遭毒手。”
“可若不去,又恐負不孝之名。”
正躊躇間,忽有人提議。
反正現在還未走遠,不如回去請教龐德公。
看他有沒有辦法救公子你。
劉琦然其言,即命車夫驅車回去。
及至山間草廬,龐德公正倚鋤小憩。
見劉琦神色倉皇而來,已知其意,卻故作不知,笑問:
“……公子方去,何故又輕身速回?”
劉琦下車便拜,泣道:
“先生救我!”
“蔡瑁勾結繼母,欲害我性命。”
“琦已無處容身,特來求教!”
龐德公乃扶劉琦起身,引至草堂之中,煮茶相待。
劉琦將蔡瑁密謀之事細細道來。
龐德公言道:
“公子豈不聞申生、重耳之事乎?”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今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
“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
劉琦無奈地搖了搖頭:
“我左右之人,亦勸我避禍于江夏。”
“然蔡瑁勢大,手握襄陽兵馬大權。”
“繼母又控制內室,父親身邊之人,皆為其親信。”
“琦只恐終難逃其毒手,先生更有良策教我?”
龐德公沉吟片刻,瞇起眼睛,捋須道:
“江夏雖險,卻是孤城難守。”
“公子既欲求長久之計,何不引劉備為援?”
劉琦聞言,面露難色,嘆道:
“先生有所不知,昔日齊魏兩國交戰之時,我荊州助曹不助劉。”
“目今兩家已生嫌隙。”
“今我落魄求援,只恐玄德公不肯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