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此為魏國史上簽訂的第一款喪權辱國的條約。
……
下來,左右人紛紛找到李翊,進諫說道:
“今魏勢已頹,我師方盛。”
“丞相何遽許曹氏之請,而不盡取其地耶?”
李翊莞爾,徐應道:
“凡議和者,必先張其勢,而后收其實。”
“今所定之約,皆吾素所期者,豈為輕易哉?”
眾猶不解,李翊乃耐心為眾人解釋:
“昔人市賈,索價倍蓰,終以常值成交。”
“今吾索全河北之地,而實得十之八九。”
“索廢工坊,而實奪其淮水之權。”
“索魏郡,而曹氏已懼。”
“雖暫緩交割,然漢中險遠,彼何能遽取?”
“待其師老兵疲,魏郡終入我手矣。”
“此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吾何虧之有也?”
眾人恭恭敬敬地聽完,然后紛紛拜服,贊嘆李翊的高見。
李翊許是來了興致,便忍不住多說了兩句:
“諸位都是我相府之中的心腹,今日既已和談,且再教爾等一言兩語。”
眾人乃紛紛俯首,豎耳傾聽。
李翊緩聲開口:
“夫用兵之道,非盡殲為勝。”
“適可而止,方為明略。”
“今得河北之富,控淮水之利。”
“釋戰俘以顯仁,而疲曹氏于西陲。”
“此一舉數得,豈非善之善者乎?”
眾人乃齊齊拱手:
“丞相高見,我等望塵莫及也。”
李翊乃坐上車,準備回渤海去。
關平侍奉在側,拱手問道:
“……丞相,齊王為何如此急切催促和議?莫非另有要事?”
李翊微微一笑,捋須道:
“荊州恐有變故,齊王欲早定河北,以便南圖。”
左右諸將聞言,皆露喜色,紛紛進言:
“若取荊州,丞相功高,必當總攬江南軍政!”
李翊陡然變色,正色對眾人說道:
“……諸君此言謬矣。”
“吾已得河北,豈敢再望江南乎?”
“貪多務得,古人之所戒也。”
“諸君亦當時時謹記。”
眾人乃紛紛賠禮,表示丞相教訓的是。
任誰都看得出來,丞相的功績已經相當大了。
何況是李翊自己?
只要平定江南,天下基本是便定了三分之二了。
李翊撫定河北,已經功勛卓著,可以名垂青史了。
再讓他去撫定江南,到時候功高震主。
莫說劉備不疑,只是他該如何去獎賞李翊?
又如何去安撫李翊手下那幫人?
還是那句話,別給領導出領導解決不了的難題。
“只是以丞相之經世才能,功勛卓著,齊王又豈會舍您而用他人?”
關平不解地發問道。
因為他知道,下江南一事,干系重大。
如果不派一個地位崇高的人去,是很有可能鎮不住場子的。
李翊沒有回答關平的問題。
只是目視著南方,不發一語。
……
一路無話,車駕回到渤海。
回到家時,天已講晚,李翊踏著暮色歸府。
甫一入中庭,便聞環佩叮咚。
但見袁瑩身著杏紅羅衫,斜倚回廊,手執團扇半遮嬌顏,笑吟吟道:
“……丞相日理萬機,竟還記得家門朝哪開么?”
李翊解下佩劍擲與侍從,佯怒道:
“好個沒規矩的丫頭!”
卻見袁瑩輕移蓮步,忽將一物拋來。
李翊伸手接住,原是枚繡著并蒂蓮的香囊。
針腳雖不甚工整,卻透著稚拙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