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正式拜諸葛亮為都督,督護江南軍政。
又唯恐諸葛亮鎮不住手下人,便專門讓李翊陪他下江南。
到時候李翊在幕后幫諸葛亮鎮場子,諸葛亮只需正常發揮,收割這波軍功便好。
在選人環節,諸葛亮頭腦清晰。
選擇的人都是加入的晚,亦或不拉幫結派,品性高潔之士。
代表人物諸如黃忠、趙云、高順等輩。
而諸葛亮也很會做人,來到前輩李翊面前。
言說自己初掌兵戈,恐有遺賢,須請丞相指點補充。
李翊捻須笑道:
“……孔明所選,黃老將軍老當益壯,子龍將軍忠勇無雙。”
“高將軍亦是縝密嚴謹,此皆一時之選也。”
李翊先是肯定了諸葛亮的選人,言外之意他覺得并無不妥。
你孔明可以帶這些人下江南去。
反正到時候大王真要把荊州給你的話,那肯定是要在荊州本土培養自己的嫡系的。
李翊以指節輕叩案上江淮輿圖,點道:
“然江南水澤縱橫,非但需陸戰之雄,更須——”
語至此處,李翊翊指尖劃過涂中水域,一滴墨漬恰染壽春方位。
諸葛亮眸中精光乍現,心中已知李翊所想。
“陳元龍!”李翊朗聲說道,“其人善治舟師,明水利。”
“昔在廣陵,曾隨我以火舸破海賊薛州。”
“若得此君助陣,則荊州水寨不足慮也。”
諸葛亮羽扇微頓,暗忖陳登乃淮南諸將之領袖。
自己不敢點他,就是怕到時候被淮南水軍分權壓制。
可既然李翊發話了,說明他心里是有數的。
轉念一想,淮南將士久鎮邊陲,陳登等輩日夜摩拳擦掌欲取荊州。
今若不帶他們分功,則恐寒了淮南人的心。
劉備似看出了諸葛亮的顧慮,當即開言道:
“征南將軍為寡人鎮守淮南,此地乃江南要沖,向不輕動。”
“依寡人之見,不妨從豫章調派水軍。”
豫章乃太史慈的地盤。
當年他被外派到豫章去,幫助劉備開發揚土。
還為李翊進行了初步的度田嘗試,如今已在外地磨煉數年矣。
不可不謂勞苦功高。
資歷可以說是已經很足,劉備也打算借著這個機會,給太史慈升遷一下。
將他升遷到中原之地來。
諸葛亮卻向劉備拜道:
“豫章離此地甚遠,若為第一系水軍,恐未必及時。”
“誠如丞相明鑒萬里,不妨便讓淮南水軍引以為助。”
“臣請大王增征南將軍為水軍都督。”
見諸葛亮這么會來事兒,劉備忍不住大笑:
“……罷,既是二卿謀略相合,便依卿所奏。”
“只是豫章一事——”
劉備說著,眸光看向李翊。
李翊會意,即出列說道:
“太史子義久鎮豫章,臣每讀其奏報。”
“深感豫章建設不易,今該地糧餉已備,甲兵已足。”
“子義又是軍中宿將,熟諳水戰。”
“可令其率豫章軍出長江,屯江夏以為奇兵。”
善!
劉備大喜過望,即擬了一道手諭,命時任豫章太守的太史慈,走長江水,前往江夏。
為諸葛亮一行人南下,做好援護。
一切安排妥當以后。
建安十一年,春四月。
平南都督諸葛亮承王命,率師兩萬,號二十萬。
發徐州,過汝南,入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