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下江南,孤必然親往。”
“汝倒也不必獨留鄴都,汝母孤自會遣妙手醫者照料。”
“汝便與子建一同,隨孤南下罷。”
曹丕聞言,哭拜著謝恩。
楊修見此,咬牙切齒,連連嘆息。
曹植問其緣故。
楊修乃為曹植分析:
“此乃丕公子以退為進之策也,必是司馬懿所獻!”
適才,曹丕的一番表演,可謂是一箭三雕。
一者以孝制忠,曹丕表面辭讓軍功,實則以孝道綁架曹操決策。
二者捧殺曹植,“子建才略本勝兒臣”一語,既顯兄友弟恭,又暗指曹植恃才傲物。
因為時人常評價曹植是“任性而行”。
三者則是以人倫為刃,最終落腳于“母子天倫“”,直擊曹操內心中的軟肋。
自宛城事件過后,隨著曹操年齡的增長,他本人是愈發重視親情。
見曹丕以此為刃,曹操情愿相信曹丕的情感是正。
也不愿相信,這是他的“御之以術”。
最終,曹操拍案決定。
親統五萬大軍南下。
命曹丕督運糧草,以司馬懿輔之。
曹植為行軍司馬,隨軍參贊。
然后密遣高堂隆奔赴襄陽,去說蔡瑁。
楊修得訊,急赴曹植府邸,跌足嘆道:
“公子錯失良機矣!”
曹植問其緣故。
楊修答曰:
“糧草乃軍中命脈,今魏公將之交予了大公子……唉!”
此時的曹植尚宿醉不醒,只是伸個懶腰,淡淡道:
“德祖何必憂心?”
“待我作一篇《荊襄賦》,父親必喜,以我為厚。”
楊修無奈地搖了搖頭,又是一聲長嘆:
“公子,恕修僭越。”
“舞文弄墨,雕章琢句,終究不是治國之道啊……”
曹丕已經獨領一軍了,甚至接到的是督運糧草這樣的重任。
而公子你卻只能是做個隨軍參贊,就沒有一點危機感嗎?
可能在曹植看來,父親把自己留在身邊,就是因為喜歡自己。
而不喜歡曹丕,所以把他支得遠遠的。
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
其實是因為魏公覺得你還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不放心把你丟在外邊兒。
所以才把你留在身邊的?
曹植滿不在乎地說道:
“……德祖勿憂,德祖勿憂。”
“今下江南一事,已經定下,再次庸人自擾又有何益?”
“你我只需做好本分之事便好。”
楊修無奈,只能盼下江南一行,一切順利罷。
……
長江之畔,夏口城樓。
時值暮春,煙波浩渺中忽聞琴音泠泠,如鶴唳九霄。
但見周瑜一襲素袍臨風,綸巾飄帶與江霧共舞。
十指輕拂焦琴弦,奏的正是《長河吟》。
陳武、董襲、黃蓋等領兵持刀,守在一旁。
此時的周瑜可謂是意氣風發,方領兵擊敗黃祖。
一舉奪取了江夏夏口。
時人皆謂之為:
——“東吳周郎,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荊楚喪膽。”
這時,一匹快馬飛奔過來,踉蹌地跑至周瑜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