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魏延既配合李翊在江陵西城門放火,自知早晚為曹仁所害。
故趁著大火紛亂之時,趁夜逃離了江陵城,直奔江夏而去。
李翊知魏延來投,親自出轅門相迎。
魏延見著一眾人在那里簇擁著,已知李翊身份。
一經上岸,即奔上來,朝李翊一拜:
“末將魏延,拜見丞相!”
李翊扶之起身,執其手贊道:
“虧得文長在西門縱火,使吾計成功。”
“今除張允,我水師少一大患矣!”
魏延雖不解自己只是放把火,如何便幫李丞相殺了張允。
但聽到李翊對自己器重的話語時,魏延內心還是十分感動的。
當即再拜:
“能為丞相效力,延之幸事也。”
“公若不棄,延愿效犬馬之勞!”
李翊頷首,“善!”
“我相府上正缺一司馬,不知文長是否有意來我這里述職。”
李翊向魏延拋出橄欖枝,想將他收入自己的相府。
按理說,魏延只是一個普通的無名小卒,李翊收他入相府沒什么問題。
但自己給予了司馬的高位,還是令人十分咋舌的。
即便是在場諸人都驚嘆不已,感慨這魏延當真好運氣。
更別說直接火箭飛升的魏延本人了。
魏延本身就是一個有理想,有壯志的人,見李翊給了自己這個機會。
大喜過望,連連頓首:
“魏延謝過丞相大恩!”
“延定為齊國肝腦涂地,舍生忘死!”
魏延人稱小關公嘛。
首先長得就很像,身長八尺,面如重棗。
其次性格上更是極其相似。
魏延與關羽一樣,都十分愛護士兵,在軍中很得軍心。
且兩人都是從底層干起,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關羽作為元從,優勢比魏延明顯。
魏延加入劉備陣營時,不僅起點低,且當時的競爭也已十分激烈了。
可魏延最終還是出人頭地,在蜀漢陣營站穩了腳跟。
劉備打下漢中后,大家都以為漢中太守必定是張飛。
張飛甚至連獲獎感言都寫好了。
畢竟當時的關羽是東戰區的總司令,那么張飛是北戰區的總司令合情合理嘛。
最終漢中太守的位置落在魏延頭上,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軍事能力的杰出,是魏延的優點。
而缺點,魏延也很像關羽。
那就是少慮,不善于處理跟同事的關系。
由于關羽是元從,加上劉備的那層關系在。
同事們多少要讓著他。
而魏延沒有關羽的好命,脾氣卻又遠遠大于關羽。
魏延人緣兒差,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丞相死后,魏延與楊儀同時向朝廷上表說對方造反。
彼時的后主劉禪便詢問侍中董允,丞相府留守的長史蔣琬。
結果兩人都保證楊儀絕對忠誠,而對魏延持懷疑態度。
不過劉禪還是展現出了智慧,他沒有急著治魏延的罪。
而是先讓蔣琬帶領禁軍去成都接應,讓他去處理楊儀和魏延的爭端。
從這件事你便能看出來,魏延的人緣有多差。
在軍中、朝廷根本就沒有一個重量級的盟友。
出了事兒,竟然沒有一個人愿意出來幫他說話。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兒童。
李翊實在不放心將他單獨外派出去。
可不用魏延,也屬實是浪費他的才能。
所以才將他收入丞相府中,由自己親自來監管,帶領他。
至少由自己來當“家長”,這“熊孩子”萬一鬧出什么事兒來,還能斡旋斡旋。
魏延既被收入相府之中,眾皆稱賀。
不表。
……
荊州,襄陽。
盡管曹仁、郭嘉已經在盡量淡化張允身死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