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此次領兵的不是李翊,但那諸葛村夫乃是李翊帶出來的門生。”
“劉大耳使這村夫督江南軍政,足見其之器重。”
“此人奸詐狡猾的很,千萬不可露餡。”
“不到萬不得已,亦無須與孤聯絡。”
“汝二人只管便宜行事便好。”
雖然曹操嘴上罵罵咧咧,看不起那諸葛村夫。
但內心里還是有數的。
荊州乃是南方政治中心,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那么多人選不派,而派了一個資歷淺的諸葛亮。
雖有培養下一代人的考量,但肯定是對方有一定能力,才會如此。
更別提劉備還為其配備了極其豪華的陣容了。
陳登的淮南水軍,趙云的中央軍,高順的陷陣營,黃忠的神臂營。
更有李翊在幕后作為指導老師,保證此行的順利。
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即便蔡中、蔡和有充分的理由去投降。
仍然困難重重,畢竟李翊、諸葛亮的眼睛并不好瞞。
“汝二人千萬千萬小心,事成之后,重加封賞。”
“休懷二心,否則汝等齏粉矣!”
曹操軟硬兼施,再次叮囑二人。
二人再次俯首,拜道:
“吾等妻子俱在荊州,安敢懷二心?”
“愿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李翊、諸葛亮之首,獻于麾下。”
曹操大喜,厚賞之。
然后予二人五百軍士,駕船數十只,順風望著南岸去了。
……
話分兩頭,
且說諸葛亮正在江夏理會進兵之事,忽報江北有船來到江口。
其人稱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特來投降。
二人非常耍滑的隱去了“族弟”身份,只說是蔡瑁弟弟。
以此來營造他們兄弟之間感情深厚的錯覺。
二人想著,即便諸葛亮深究,繼續追問。
到時候再解釋說是族弟也不遲,畢竟族弟也確實是蔡瑁弟弟。
諸葛亮乃喚二人入內,二人一進屋子,當即哭拜道:
“督帥明鏡!吾兄無罪,被曹賊所殺。”
“曹操為人心狠手辣,既殺吾兄,又欲謀害我等。”
“我等若繼續留在襄陽,早晚為曹賊所害。”
“故吾二人,特來投降,欲為兄長報仇雪恨。”
“望督帥賜恩收錄,我二人愿為前部,敢不效死?”
諸葛亮大喜,贊賞道:
“……善!”
“我軍中正乏了解荊州的宿將,汝二人來此,正解我燃眉之急。”
“盡管放心,留在吾軍中便好,吾定為汝二人報仇。”
話落,重賞蔡中、蔡和。
兩人連連謝恩,垂淚頓首。
不管蔡中、蔡和是不是真心投降,這都是一項重要的軍機。
諸葛亮還是將之如實報給了李翊。
李翊聽罷,乃問諸葛亮道:
“蔡中、蔡和既是蔡瑁之弟,必熟悉荊州水軍。”
“若委以重用,當大利于我軍擊破魏軍。”
“不知孔明對此,作何感想?”
諸葛亮知是李翊有意試探自己,當即回道:
“丞相明鑒,亮以為蔡中、蔡和二人既是前來投降,卻不帶家小。”
“只恐不是真心投降,乃是曹操使來為奸細者,專欲刺探我軍情報。”
在見到蔡中、蔡和的第一眼,諸葛亮就已經知道二人不是真心投降了。
倒不是說,你前來投降,就必須要帶家屬。
而是你蔡中、蔡和既然有功夫帶五百軍士過來,居然沒時間把家小給一起帶過來。
想讓人不懷疑都難吶。
李翊滿意地點了點頭,乃問道:
“既然孔明識破二人的詐降計,打算如何處置?”
諸葛亮乃道:
“亮在江夏整頓軍備已久,將士們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廝殺。”
“奈何曹操忙于訓練水軍,固守襄陽、江陵,不肯出戰。”
“若使我軍強攻這兩處重鎮,斷難克也。”
“時日一長,軍士亦必生疫病。”
“則我軍敗績不遠矣。”
沒錯,雖然看似孫劉聯軍這邊優勢很大,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