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廬江。
時廬江太守,乃孫氏三朝老臣朱治。
早年間投孫堅,后又棄袁術輔佐孫策。
孫策死后,又與張昭等人共扶孫權。
朱治于孫氏而言,確實是立有汗馬功勞。
故廬江重地,孫權將之委任給了他。
然廬江兵馬并不足一萬,因東吳大軍已盡被周瑜帶去前線了。
要說東吳有沒有想過防備廬江呢?
也是有考慮過的。
但張昭為首的一眾東吳高層都認為,荊州比廬江富庶太多。
齊人不可能為了廬江而舍棄荊州。
兼之李翊又主動示弱,將大軍盡數撤回,這就更加令吳人疏于防備了。
退一萬步講,即便齊人真的會偷襲廬江。
周瑜大軍就在荊州前線,只要順江而過,也隨時能夠回援。
遂對廬江不以為備。
這日,朱治于城上巡視,時不時地眺望一向北方。
副將在旁側問道:
“將軍所思何事,奈何一直愁眉不展?”
朱治嘆一口氣,捋著胡須說道:
“周郎將大兵于荊州,我廬江擁兵不足萬人。”
“倘齊人來攻,如之奈何也?”
此言一出,眾人都表示朱治多心了。
紛紛安慰朱治說道:
“齊方經略荊州,焉能舍肥肉而就雞肋?”
“荊州以一州之富,豈不遠勝廬江一郡之肥?”
“愿將軍勿憂。”
雖然不知道李翊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但眾人始終堅信齊人不可能為了廬江而舍棄荊州。
朱治心中不安,令士卒循例巡防,不可松懈。
忽一日,烽燧驟燃,探馬飛報:
“北軍大至!”
“北軍大至!”
“……”
此言一出,城上守將無不驚駭。
朱治急忙登城遠眺,只見一彪軍殺奔城下。
如黑云一般壓境而來,寫著“關”字的旌旗獵獵生風。
“……是、是青州軍!”
有認識的人,不禁驚呼。
“……青州軍?來者莫非是關云長乎?”
朱治眉頭皺起,后脊發涼。
此時的關羽英風早已威震華夏,時人聞其名號,無不膽寒。
這還未完,又見一隊隊騎兵似霜雪一般漫野而來。
趙字纛旄凜凜耀日,左右皆呼為白馬義從。
“……此莫非幽燕之騎乎?”
朱治見著那一隊隊白騎,直感覺壓力山大。
漢末的騎兵戰力之最,無非并、涼、幽三州而已。
趙云所率的白馬義從,是直接襲承的公孫氏的騎兵。
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身經百戰,作戰經驗豐富。
并由趙云、公孫續訓練指導,可謂已是天下t0級別的騎兵編隊了。
青州軍與幽州騎即便放在齊國,也是最頂端的部曲。
劉備這是投了多少資源到廬江來啊?
眼見齊人來者不善,朱治忙命人去準備舟船。
萬一有變,至少先控制住水源,給自己留條后路。
命令方下,軍卒又來報:
“齊人已經截斷水源,我舟楫水路走不動了!”
朱治大驚,急忙前去查看。
只見淮南舟師若蛟龍出水,陳字帆檣蔽江而下。
三軍并進,塵沙蔽天。
齊相李翊親執黃鉞居中軍,威儀赫然。
城上吳軍相顧失色,裨將呂范顫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