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翊一行人眾,通過半年時間的準備,一舉發動突襲。
成功率大軍兵臨城下,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
時任廬江太守的朱治,面對齊國強大的軍事壓力,最終選擇了獻城投降。
不過,為了打一個信息差。
李翊暫時將朱治等人“軟禁”在了廬江,并承諾,過幾日一定將他們全部放回江東去。
包括所俘虜的士兵,一一放回。
朱治情知不妥,但奈何兵權已被收走,只能乖乖聽從李翊的安排。
李翊一面撫定廬江內部的工作,一面傳檄其余城邑,讓他們快點投降。
因為孫氏對廬江的控制本身不強,地方的官員也沒有被全部替換掉。
所以見廬江易主,都非常配合地表示,愿意服從“新政府”的安排。
這日,李翊正于郡治內工作。
忽有人報:
“稟丞相,廬江各縣邑都已投降。”
“只有居巢一縣,并未投降,反倒出兵,劫掠了我們的糧草輜重。”
李翊聞言,勃然大怒:
“我齊師過處,哪里不是克日即平。”
“是誰在負隅頑抗?”
左右人答曰,“是一位名叫潘璋的居巢長。”
“他非但不投降,反倒辱罵丞相。”
“說丞相您只會使陰謀詭計,僥幸賺得廬江。”
“……除非、除非居巢之人死光了,否則他絕不會向您投降。”
哦?
聽到這話,李翊并未惱怒,反倒陷入了思考。
潘璋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惡名獵犬”,最大的成就就是抓住了關羽。
連帶著長子關平、都督趙累等眾,也一并給抓獲了。
因為這個件事,以至于潘璋在后世的三國游戲中,技能都是“捕縛”。
潘璋這個人是個典型的流氓蛋子。
跟張飛、甘寧一樣,性格都比較暴虐。
比如軍中開跳蚤市場,通過倒賣戰利品與軍需物資,賺的是盆滿缽滿。
結果潘璋反手就給這些將士剁了,取其財物。
可以說潘璋的人品是相當低劣的,不過孫權倒是看上了他這副德行。
不僅對潘璋委以了重用,還讓他獨自去地方募兵。
而潘璋這個人品雖然不行,卻意外地對孫權很忠誠。
一生都在為吳國東征西討,兢兢業業、忠心耿耿。
現在為孫權出任居巢長,也難怪別的地方城邑都投了,就他不投。
“先叫人將居巢圍住,勿使一人走脫,放出消息。”
李翊當即給出了相應的對策,下達命令。
適才他已經看過從事遞上來的居巢防線。
因為這個地方靠近險山,所以孫權又撥了一筆款,將居巢的城防給進一步地升了級。
憑借山脈優勢,易守難攻。
也難怪潘璋能夠如此有恃無恐。
居巢作為孫吳為了立足廬江,修建的第一個防御據點。
里面肯定屯駐了不少錢糧、軍械。
潘璋肯定是相信,他能夠堅持撐到孫權的援軍過來。
對此,李翊認為可以徐徐攻打居巢。
招誘為主,強攻為次。
畢竟等周瑜拿下荊北之后,就該正式商定劃分荊州的事宜了。
很快,廬江失陷的消息,先傳至了江東。
而在江陵的周瑜,尚不知廬江出事。
因為諸葛亮已遣黃忠率兵占據夏口,截斷長江。
來往船只,皆受諸葛亮控制。
倒不是說截斷長江,就直接切斷了荊州與江東的聯系。
但是由于特殊的地形,不走水路走陸路,少說多費兩三個月的路程。
而且也沒辦法大規模運輸士兵與軍需物資。
所以我們常說掌握制水權很重要。
周瑜方定荊北,見諸葛亮占據夏口堵住去路。
心中暗覺不妥,忙使朱然前去交涉,問諸葛亮這是什么意思。
諸葛亮則采用了“拖”字訣,一邊安撫東吳來使。
說江夏是黃祖故地,黃祖雖歿,其子尚在。
江夏有不少黃祖勢力的附庸,打算推翻劉琦的統治。
兼之黃祖在時,管制松散,導致走私猖獗。
諸葛亮不得不嚴格盤查長江一帶。
于是安撫著東吳的同時,
竟又繼續往夏口處增兵,加強對長江流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