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壽春。
陳登自全并淮南之地后,自以為傲睨得志。
又感念李翊之厚恩,若非他在齊王面前耳語,其焉盡能取此地?
想起李翊三子降辰不久,于是差人往各處收取奇花異果。
又去溫縣取柑子,購得四十擔。
先教人送二十擔去下邳,進獻齊王劉備。
余下者,則送去河北渤海。
由于古代有信息差,陳登此時也不清楚李翊具體是在下邳還是河北。
不過按陳登的想法,將佳果分作兩份。
一份送下邳,一份送渤海。
不論李翊身在何處,他和他的家人都能夠吃到。
運輸隊受了陳登命令,星夜兼程,趕赴渤海。
至河北之地時,挑擔役夫因路途疲困,小憩歇眠于山腳之下。
忽逢見一位先生,眇一目,跛一足。
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來與腳夫作禮。
眾挑擔役夫各自還禮,那道人又道:
“爾等挑擔甚為辛苦,貧道都替你等挑一肩如何?”
眾人大喜,各自依了。
于是這道人每擔各挑五里。
但是這位道人挑過的擔兒。都變得輕了。
眾皆驚疑不定,各自去趕那道人先生。
那道人對那領柑子的官員說道:
“貧道乃李相鄉中故人,姓左名慈,字元放。”
“道號烏角先生。”
“如你等到了渤海,可說左慈申意。”
話落,遂拂袖而去。
眾人都十分驚詫,將柑子運送到了渤海相府。
時李翊未在,唯麋夫人在府上做主。
麋夫人領到柑子,將各挑擔役夫一一賞了。
恰逢袁瑩在府上煮茶帶孩子,便命仆人將煮好的茶水,送與眾役夫喝了解渴。
眾役夫謝過。
麋夫人又道:
“諸位自淮南遠來辛苦,且到府上去坐。”
眾役夫忙擱下茶盞,紛紛頓首拜道:
“稟夫人,吾等乃卑賤之軀。”
“萬不敢隨意踏入相爺府邸。”
麋夫人正色道:
“我府上的規矩,便是來者是客。”
“爾等為我府上運送柑子,又豈能連我家的大門都進不得?”
“愿諸位勿疑,請里面坐下。”
眾役夫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無不感動地流眼淚。
無他,古代階級劃分森嚴,宛若大山。
眾人出身于陳登這種典型的世家豪族麾下,從小被灌輸的理念就是尊卑有序。
哪里想得到,來到了齊國第二尊位的相府,竟能如此受到禮遇?
“人皆言李相爺寬仁待人,今其府中之人尚且如此。”
“誠知世人所言不虛也!”
眾人暗忖,無不感慨李翊之德。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性格強勢如李翊,他身邊的人自然會受到他的影響。
麋貞這種典型的大家閨秀,思想其實是相當保守傳統的。
不過李翊常常勸府上中人,要與人為善。
不要覺得人家身份低微,就看不起人家。
你怎么知道這個“低賤”之人,將來不會一飛沖天?
正因受到李翊的耳濡目染,其家風之嚴訓。
使得相府中人,是遠近聞名的待人友善。
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是會仗著相府背景而欺壓別人的。
一旦有,李翊都會嚴懲。
至府上時,袁瑩又命人取來糕點,送給這些役夫們吃。
役夫們再次謝過,隨后又言及他們在河北遇到的怪事。
麋貞蹙眉,顧謂左右人道:
“夫君早年在山中隱居,只與其仙師有過交際。”
“未曾聽說有過什么故人……”
時桃紅在側,忙道: